美國監管機構正式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定義為大宗商品,與原油或小麥的歸類一樣。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監管機構正式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定義為大宗商品,與原油或小麥的歸類一樣。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在新聞稿中稱,“在文件中,CFTC首次把比特幣和其它虛擬貨幣合理的定義為大宗商品。”
長期以來投資者都在討論比特幣能否被定義為大宗商品,CFTC也同樣在考慮這種虛擬貨幣是否歸自己監管。去年,CFTC主席就告訴美國參議院委員會監管比特幣衍生品。周四的文件也是美國監管機構首次把比特幣和其它虛擬貨幣“合理的”定義為大宗商品。
現在,比特幣期貨和期權要符合CFTC的規定并接受監管。如果發生期貨市場操作等不正當行為,那么CFTC將能夠對這種行為進行懲罰。
如果想運營一個比特幣衍生品交易平臺,那么企業需要進行登記,就像CME集團做的那樣。美國監管機構命令Coinflip和其首席執行官Francisco Riordan關閉未登記的比特幣期權交易平臺Derivabit,原因是它們不符合商品交易法案和其它規定。這家交易平臺提供“管理比特幣波動的金融衍生品”。
CFTC執行主管Aitan Goelman還稱,雖然比特幣和其它虛擬貨幣交易很活躍,但是創新不是借口,它們同樣也要遵守所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規則。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件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并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并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制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于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后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