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深化的2015年,一批房地產央企掌門人卻站到了謝幕的舞臺。
10月9日,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宣布,掌門人何操因達至退休年齡而辭任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戰略及投資委員會主席,即日生效,何操亦將不再于附屬公司任職。
與此同時,此前任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蔡希有獲董事會委任為董事會主席、非執行董事。而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李從瑞則將擔任戰略及投資委員會主席。
也許相較于中國金茂,方興地產的名字就更為市場熟悉。一個月前,這家隸屬央企集團的房地產企業剛剛由“方興地產”正式更名為“中國金茂”。
于何操而言,“金茂”二字或許代表著其職業生涯的重要經歷。從中國金茂(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到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是何操過去七年的職場起點與終點,而由其掌舵的方興地產,也在期間發生了蛻變。
“小公司”與廣渠門
最新宣布董事變動的公告中,中國金茂關于何操的介紹以其上任的2009年為起點,陳述了方興地產的規模、總資產和市值增長數字,并在最后有一段頗有意思的描述。
“公司從一家規模不大、品牌影響力有限的‘新’公司、‘小’公司,發展為現今戰略規劃清晰、多業態板塊并重、在行業內具有相當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在這一過程中,無不傾注了何先生的智慧和辛勞。”
對于方興地產而言,2009年不僅是何操上任董事會主席之時,也是其憑北京廣渠門地王一戰成名而不可磨滅的轉折點。
2009年6月30日,方興地產以40.6億元奪下北京廣渠門15號地塊,樓面價達15321元/平方米,成為北京土地市場總價單價雙料地王。
其后的報道中,廣渠門15號地塊的拍賣現場極具喜劇色彩,在97輪的激烈競爭中半路殺出的方興,以毫不猶豫的舉牌擊敗保利成為了最后贏家。
在這場當時被稱為“瘋狂”的競價前,方興地產還是個不為人熟知的名字。流傳的段子中,參與拍賣的潘石屹在現場向座位后不甚熟悉的人士打招呼,而面對身份詢問,對方的僅以“小公司”作答。
自稱為“小公司”的方興地產隨廣渠門15號地塊一炮而響,卻也因央企背景在地產業內掀起輿論的軒然大波。帶著“地王”和“央企”標簽的方興地產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甚至在部分討論中成為“國進民退”的案例。
曾有接近方興地產的消息人士透露,在當時輿論的壓力下,國資委曾與方興地產高層談話問責。
2009年10月,方興宣布何操辭任董事會主席、薪酬及提名委員會委員,改任執董兼副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并獲委任為投資委員會主席,而這距離其上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僅7個月有余。彼時亦有業內分析指,何操的職務變動或許正與廣渠門15號地王相關。
現在,彼時的真實情形難以猜測,但此后的方興地產在拿地策略上確實發生了變化。
2010年7月,時任方興地產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的何操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曾明確指出,方興并不想以招拍掛的形式飆地王,而會考慮盡量利用央企的品牌,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以及收購項目來獲取土地儲備,“作為央企,拿了地王很容易就被置于風口浪尖”。
盡管在近兩年的發展中,方興地產依然不時在土地市場投出地王,但在上述策略微調中,方興地產另一個拓展模式開始顯現,即是以長沙梅溪湖項目為代表的土地一級開發。
梅溪湖的地主得失
2011年1月,方興地產宣布與長沙市政府簽署《梅溪湖國際服務與科技創新城開發協議》,成為梅溪湖新城開發招募項目的投資人,獲得梅溪湖核心片區土地一級開發權。
目前,方興擁有長沙梅溪湖一級開發項目一期、長沙梅溪湖一級開發項目二期及長沙梅溪湖A組團地塊一級開發項目。
雖是首次涉足土地一級開發,但梅溪湖開始讓方興嘗到了作為“地主”的收益。2012年,方興一級土地開發出讓錄得50.86億元,占其年全年業績的近四分之一,2013年這一數字達到64.04億元。
憑借著土地一級開發的先發優勢,方興還在梅溪湖拿下多宗核心區域的地塊,開發金茂梅溪湖、梅溪湖金茂悅、梅溪湖金茂廣場等商住項目。
以梅溪湖為起點,方興今年先后在海南、青島、南京等地獲取了土地一級開發及棚戶區改造一級開發項目。“方興的一級開發不但有長沙,現在還有青島、南京,甚至可能還有其它的城市”,在2015年8月的業績會上,何操對一級開發如是回應。
然而,2014年房地產行業整體處于下行時,方興梅溪湖一級開發收入已降至29.29億元。在一二級聯動模式本身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的情況,市場波動的影響或許是方興異地復制梅溪湖模式過程中仍待觀察的問題。
在投入土地一級開發的同時,廣渠門之后的方興地產,在短時的調整后重新投身土地市場,并因多次高價拿地的舉動而再為市場側目。
2012年12月,方興聯合體以總價56.8億元摘得上海海門路商辦地塊地王。2013年1月,方興地產以101億的總價搶得上海閘北區大寧路總價地王。2015年8月,金茂聯合中鐵以50.25億元拿下北京豐臺區的單價地王。
盡管憑借中高端住宅開發的經驗,方興保持了較高的毛利率,但頻頻拿下的高價地塊,也讓市場一直擔憂方興面臨的市場風險和資金壓力。
但不可否認地是,在土地一級開發模式和高端產品策略的爭議中,方興地產在過去七年中提升了規模和市值。而在這七年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何操,在2013年重任主席之位時,也開始迎來深化國企改革的黃金時期。
國企混改與中國金茂
2015年,混改無疑是房地產行業中國家隊的焦點。8月18日,綠地控股在上證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為上海國資國企改革重要案例。中海地產與中建地產整合落地,招商地產也開啟了“無先例重組”。
不同于同行們的改革,方興地產的國企混改舉措似乎才剛剛邁出嘗試的步伐。
今年6月9日,方興地產公布將以每股股份2.73港元的配售認購價向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私募基金華平投資旗下的EarnMax以及郭炳湘控制的DynastyHill合共配售16億股,占擴大已發行股本的14.99%,配股凈額43.5億港元。
緊隨配售完成后,新華保險持股比例為9.5%,成為方興地產單一第二大股東,GIC、華平和新鴻基則分別以6.5%、2.63%和0.7%的持股比例緊隨其后,而第一大股東中化集團的持股比例則由此前的63.5%攤薄至53.98%。
7月28日,方興地產隨后宣布,擬將公司名稱由方興地產(中國)有限公司更改為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更名提案。
彼時有分析人士對觀點地產新媒體指出,方興地產引入戰略投資者與更名的舉動的背后或許正是其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但相較于綠地混改的路徑,隸屬央企集團的方興,其未來改革道路可能會相對更為曲折。
在8月的業績發布會中,何操對觀點地產新媒體回應指,中化作為方興地產的大股東,一直希望公司做得更強,“所以一定時間內中化的控股地位或者說實質控制權應該不會改變,但是我相信更高的市場化程度也是方興今后的發展方向”。
現在,由方興地產更名的中國金茂,在改革之路上依然有著巨大空間與可能,只是未來的鑰匙已不掌握在花甲之年即將卸任的何操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