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有兩個領域是阿爾瓦利德王子十分鐘情的投資方向,一是銀行金融業,如收購花旗銀行的股票;另一個就是酒店業,而入股花旗銀行是奠定王子國際盛名的重要一戰。
一直以來,有兩個領域是阿爾瓦利德王子十分鐘情的投資方向,一是銀行金融業,如收購花旗銀行的股票;另一個就是酒店業,而入股花旗銀行是奠定王子國際盛名的重要一戰。
從3萬美元到200多億美元,沙特首富阿爾瓦利德·塔拉爾被譽為是“阿拉伯世界的沃倫·巴菲特”。他曾是美國最大的國外個人投資商,投資領域幾乎涉及美國生活的所有層面。在許多世界著名品牌中,如花旗銀行、美國新聞集團、時代華納、蘋果公司、迪士尼、四季酒店、可口可樂等都有他的巨額投資。像巴菲特一樣,阿爾瓦利德的高端投資,在拯救一些瀕臨破產的大公司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利益。
買地起家
就是這樣一位世界級的富翁,在少年時代卻是一個十足的叛逆者,逃課打架、肆意滋事是家常便飯。為了改掉其不服管教的惡習,1969年父親將年僅14歲的阿爾瓦利德送進了利雅得軍事學院。這是沙特最有名氣的高等院校之一,類似于美國的西點軍校一樣,許多沙特政要都在這里經受鍛煉。當時,艱苦的訓練和嚴格的管教讓這位逍遙慣了的王子無數次產生了逃跑的念頭。
不過,青春年少的歲月很快過去了,阿爾瓦利德逐漸長大成熟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商業的興趣和熱愛與日俱增。1977年,年滿22歲的王子進入了美國加州門羅學院獲得商業管理科學,1979年,王子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到沙特準備開創自己的事業。
“我可以多付給你兩個月的生活費,你就把它當成貸款,成功與否全憑你怎么用這3萬美元。”父親將一只信封放在阿爾瓦利德眼前的桌子上。阿爾瓦利德此時坐在沙發上,還沒等他回過神來,父親早已站起來轉身上了樓。
3萬美元,而且還是貸款,這對一個揮金如土、好勝心極強的王子而言,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于是,阿爾瓦利德迫切希望能夠成功,這種愿望就像口袋里沒錢的孩子對棒棒糖的追求一樣,不斷慢慢滋長。阿爾瓦利德曾對自己的朋友說起過那段迷茫的日子,“每天行走在街上,我都在思考,我這20年是在碌碌無為和荒廢中過來的。那么,面對我剛剛出世的孩子,哪怕是為了我自己,我也應該做點什么。”
他拿著3萬美元再次回到了家中,對妻子妲拉說明了其中的情況,受過高等教育的妻子建議王子可以把自家的房子先抵押出去,拿著這些抵押金,憑借他們的關系去打開事業局面。天性喜歡冒險的王子非常喜歡妻子的建議,他隨即找到當地一家銀行,將100萬美元的房子以20萬美元抵押出去。然后他開始留意相關新聞,查閱金融方面的報紙,并進行市場調查。
因為從15歲開始,他就堅持聽BBC電臺的新聞,學習商業知識,閱讀雜志和報紙,加上從父親商業伙伴處得來的生意經,以及在美國管理學院學得的東西,阿爾瓦利德積累了不少商業運作方面的理論和經驗。而且他的父親原本就是做房地產生意的,耳濡目染下,經過深思熟慮,阿爾瓦利德拿出僅有的23萬美元全部投入到沙特國內尚不熱鬧的房地產業上。
很多人問他,當時沙特的房地產并不熱門,他為什么不投資讓沙特富得流油的石油產業?而且憑借他在國內的關系,石油行業的利潤肯定比房地產來得豐富。其實,這與王子自信、喜歡冒險、特立獨行的性格有關。事實證明,他做到了,辛苦了兩年后,王子終于為自己贏得800萬美元的第一筆生意,主要是在沙特首都附近一處軍營內建造一所軍官俱樂部。
阿爾瓦利德王子并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拿到回饋金后就放任這項工程自生自滅,而是親自參與工程,周密計劃和布局,并將賺取的錢重新投入到工程建設。這項工程的順利竣工和后期的獲利最終沒有讓王子失望,他在創業初期就大賺一筆。
之后,王子的事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通過點石成金的投資,到2006年,僅僅用了27年的時間,阿爾瓦利德的個人財富就從最初的3萬美元迅速飆升到了200億美元,讓世人見證了他的中東式財富傳奇。
走向銀行業
靠進入房地產業,阿爾瓦利德挖到生平第一桶金,但真正讓其成為世界級富豪的關鍵,則是進入銀行業。
因為經常向銀行借貸大量錢款,一來二往中,阿爾瓦利德也了解了其中一些行情。在他看來,銀行是一個國家的經濟中心,幾乎掌控著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同時,銀行作為信貸機構,是值得人們信賴的依存單位,它的興衰直接影響著本國居民的利益。看到這些好處,進軍金融業的信念再次堅定了。“我想要進入商業世界的核心,而銀行正是所有經濟活動的眼睛。”阿爾瓦利德如是說。
他先是對國內大大小小幾十家銀行進行了評估,然后發現,很多銀行存在機構臃腫、業務雜亂無章、經營不善等問題。王子覺得在這種情況下,無疑是進入金融界的最佳時機。
經過調查王子發現,當時沙特的銀行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外國駐沙特的銀行,即外資銀行,比如美資銀行、荷蘭銀行、英資銀行、法資銀行等。這些銀行由外資主導,如果王子投入這些銀行業,就當時的資金來看,那根本就是螳臂擋車,想拿下主導權根本不可能。第二種形式就是國內銀行,但那些大型的國有大銀行都身價較高,王子就算傾盡全力投放資金也占不了幾成股份。于是,他最終把目標瞄準了國內的幾家小銀行。
1986年,他突然宣布成為沙特阿拉伯聯合商業銀行的最大股東。那時的沙特聯合商業銀行體制差、規模小,并且連年虧損,股價大幅貶值,幾乎跌倒了零。但就在阿爾瓦利德入主這家銀行后的第3年,它成為沙特盈利情況最好的商業銀行。這一投資的成功,令阿爾瓦利德信心倍增,更重要的是,在親自經營銀行的過程中,他學到了必要的金融管理經驗,也體會到其中隱藏的利益。
然而,阿爾瓦利德王子的這一舉動給整個沙特王國帶來了不小的波瀾。皇室成員一般不能干涉國家金融業,但阿爾瓦利德如此大張旗鼓地收購銀行經營權,幾乎預示著皇室要大刀闊斧干預金融業一樣,引發商界的一片嘩然。有人認為,王子的做法具有極大的侵略性,甚至有人投訴說,王子的這種做法是在有意偷取私人機構的信息和個人數據,這樣一來,各企業內部的機密就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在這種形勢下,王子的銀行雖然還清了所有的前期欠款,但前來存款和注資的人卻少得可憐。尤其是在跟一些大公司開展業務的時候,他們都不愿意將自己公司的財務數據和私人數據交由聯合商業銀行管理,因為他們害怕王子利用這些數據來控制他們,竊取自己的一些機密。于是,王子面臨著如何把自己的信譽建立起來的難題。
為了打消客戶疑慮,阿爾瓦利德專門請人做了很多一流的密碼柜、指紋機等保密工具,用來存放客戶的數據,鑰匙交由客戶自己保管。通過這些讓客戶放心的方式,經過一段時間后,王子終于在金融業站穩了腳跟,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威信樹立起來了,但是銀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獲利,而且銀行內部員工過多,且大多是習慣于坐觀其變、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人。于是,王子召齊了600多名員工開會,告訴他們,以后他們的薪資將全部與個人業績直接掛鉤,也就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很多員工一下子無法適應,紛紛聯名上書控訴股東。
然而,阿爾瓦利德王子毫不手軟。即便在銀行很缺人的情況下,他還是將600多員工裁掉了一大半,最后只留下了250多人。這一舉動著實影響不小,在當地引發又一輪輿論戰。裁員結束后,王子并未罷手,又開始從內部整頓開支,盡量縮減開支,就連員工買一支筆都要從他手中獲批。到了1988年,這家銀行在短短兩年時間內,不但擺脫了財政赤字問題,而且也發展成為沙特最賺錢的銀行。
在國內取得成功后,王子又開始部署自己的國際銀行業目標。1990年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花旗銀行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危機,試圖通過私募10億美元來渡過難關,然而自救計劃沒有獲得預期效果。當時許多投資者都在等待花旗銀行的股價跌得更低,好進場瓜分。
就在花旗積極試探投資人意愿時,卻發現阿爾瓦利德已經在購入花旗股份,他在法律規定無需披露的持股上限之下,以平均每股12.46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占當時花旗總股本4.9%的普通股,耗資2.07億美元。
此時的阿爾瓦利德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毫無名氣,他的出手讓所有人感到意外。花旗高層遂派人前往調查,與王子確認此事。而在此之前,候選的另一方投資人是科威特政府,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科威特政府將會成為花旗的新東家。然而,歷史戲劇性地幫助了王子,1991年2月,海灣戰爭爆發。科威特政府忙著應付戰事,對投資花旗一事幾乎無暇顧及,花旗高層心急如焚,很快同阿爾瓦利德進行了第二次商談。
溝通之后,阿爾瓦利德毅然斥資5.9億美元增持花旗新的優先股份。如此一來,他在花旗的總股份一舉達到了14.9%。在他介入兩周之后,一批國際投資者聞風而動,一下子認購了近6億美元的新優先股,花旗危機逐漸消退,股價扶搖直上。而阿爾瓦利德則在此戰中名利雙收,當年投入的8億美元,數年間已經變成價值100億美元的股權,他也成為花旗集團最大的個人投資者。
不少人認為,如果科威特不是因為戰事拖累,花旗便不會被阿爾瓦利德納入囊中,這個有錢又好運的王子只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撿了個“便宜”。實際上,1989年3月,掌管沙特聯合商業銀行的阿爾瓦利德,便要求當時的財務專員為其準備10家上市銀行的年報。他通過研究把投資范圍縮小到4家,最后瞄準了最“便宜”的一家,即當時正鬧破產的花旗。
進軍酒店行業
一直以來,有兩個領域是阿爾瓦利德王子十分鐘情的投資方向,一是銀行金融業,如收購花旗銀行的股票;另一個就是酒店業,而入股花旗銀行是奠定王子國際盛名的重要一戰。
阿爾瓦利德1994年參股費爾蒙飯店集團后,進軍酒店業的步伐沒有停下來過。1960年,意大利人伊薩多·夏普創建了四季酒店集團并成為其主席兼總經理。四季酒店將集團總部設在了多倫多,剛開始時主要擁有和管理一些位于多倫多市區的中等規模的豪華型飯店。1992年8月,四季酒店集團斥資巨額收購麗晶國際飯店集團,其中包括它所有的管理合約、品牌名稱和商標等。這一舉措使得四季酒店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營豪華飯店的集團之一。
其實,在這場收購中,阿爾瓦利德王子曾起了很大的作用。對他來說,名聲在外的四季酒店如日中天,如果能囊括到自己的旗下,聯合費爾蒙,一定能將其打造成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飯店品牌。
1994年4月,王子得到一個準確情報稱四季酒店的總裁伊薩多·夏普正在尋求一些投資人來幫助飯店進行現金融資,而他們積極要求參與其中的都是在政壇、商場有權有勢的人。雖然阿爾瓦利德王子因在花旗的參股中一舉成名,但仍然有很多人懷疑他資金的真正來源,認為他是代表中東國家的某個集團,而不是個人,更有甚者認為王子是買賣軍火的,怕跟他交易會帶來麻煩。所以,一些大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時很少會主動聯系王子。
不過,這些并沒有影響王子的投資計劃,他也沒有輕易放棄,而是主動找到夏普。持懷疑態度的夏普遲遲沒有給王子準確的答復,直到王子答應以高出市價五成的價格買下四季酒店的股票時,夏普才開始有所心動。不過,王子開出如此高的價格并不是沒有條件,他希望自己能成為實質的股東參與酒店的管理。
最終,阿爾瓦利德以高出市價五成的價格,用1.2億美元買走了四季酒店22%的股份。他的這一舉動在商界又引起了一片嘩然,很多人不能理解,覺得這完全是王子的飯店情結在作怪,認為是王子一時的感情沖動。不過,只有夏普和阿爾瓦利德最清楚,他們是有著長遠規劃的。
收購完成后,一方面,王子的這一舉動間接為四季酒店打了廣告,使得他和飯店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資金的擴大使得飯店的實力大大增強,有了進一步大力擴張的資本。這也合乎王子有意將個人的飯店事業進一步向國際化推進的初衷。
王子的這一看似瘋狂的舉動,在短短3年內使得他的個人身價有了一個非常大的突破。飯店的收益在他投資后便如脫韁野馬般直線上升。截至1998年年初,王子投入的1.2億美元變成了2.5億美元。到2004年底的時候,更是突破了6億美元大關。
在收購費爾蒙飯店,并成功投資四季酒店后,王子的步伐始終沒有停下來,而是不斷地嘗試,尋求改革和突破。2006年他與比爾·蓋茨和夏普聯手將四季酒店收購,成功將其完全私有化。
2006年的11月6日,旗下擁有74家豪華酒店的四季酒店集團宣布,接到蓋茨、沙特親王阿爾瓦利德以及該公司創辦人夏普37億美元的聯合開價,將把上市公司摘牌轉為私人公司。一時之間,在紐交所上市的四季酒店公司股價當天就飆升近30%,達到了82.5美元,在多倫多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價格則上漲21.67加元,至93.78加元。
“米老鼠”不再哭泣
收購國際資產越得心應手,財富機會也愈發向王子靠近。1993年底,忙于自己新年規劃的王子,這時被陷入困境的米老鼠打擾了。
當時的迪士尼樂園母公司希望在歐洲建立一個樂園,雖然他們知道,要想將美國文化的代表打入歐洲市場有相當的難度,但他們還是執意進行著這一計劃。在選擇西班牙還是法國問題上,足足討論了3個月。從氣候適宜、環境優美度等因素來考慮,總部的決策者們都看好西班牙,但是法國政府得知這一計劃后,認為迪士尼樂園可降低本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便盛情邀請,希望美國迪士尼總部優先考慮到巴黎開設子公司。
作為國際性的時尚大都市,巴黎的人們更注重消費和娛樂,并且法國政府承諾可以在建造地點增設一些車站,方便游客往返。在考慮各方面因素后在巴黎建造迪士尼樂園的計劃很快進入籌備階段,具體地點最后定在了法國巴黎東南方的瓦·德·馬恩。
1992年4月,這座造價70億美元,包括7家飯店,可提供5000間客房的世界級樂園,在大家給予厚望的情況下順利開張營業。不幸的是,這座由世界頂級設計師精心設計的頂級樂園,在開業初期迎來了短暫關注后,隨后就遭遇了嚴重的危機。因為地處偏僻,加上當地經濟不景氣,樂園內部一片蕭條,入不敷出的情況導致經營舉步維艱。
有當地批評家評論稱,迪士尼樂園是美國文化方面對歐洲文化的一種侵犯,是一種將本土文化強加給歐洲人的不恥行為,受到了法國民眾的排斥,出現虧損也在情理之中。在這種輿論氛圍中,歐洲迪士尼無法再為這個項目找到任何投資和急救人員,眼看著巴黎迪士尼樂園在無人問津的情況下,就要瀕臨倒閉。
1993年底,一次機緣巧合,王子結識了這個品牌,并開始研究它。王子招來了自己最親近的顧問西杰藍,說出了自己對迪士尼的看法和投資意向,然后讓他著手大量買進迪士尼的股票。等時機成熟后王子便與迪士尼開始協商合作事宜。
對于王子而言,這又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事業,通過16天的漫長談判,歐洲迪士尼和迪士尼母公司終于做出了讓步,阿爾瓦利德以3.45億美元成功取得了歐洲迪士尼樂園24%的股權。簽署協議后,王子以樂園內部資金吃緊為主要理由,希望銀行方面能夠放棄收取截至1997年為止的銀行貸款利息。與此同時,他努力說服美國迪士尼方面放棄每年7000萬美元的專利權費用,就算不完全放棄,也要到1999年后才能再收取。
當很多人都等著看王子一敗涂地的時候,王子卻并未氣餒,他認為,法國迪士尼樂園不景氣、人氣不旺,不是經濟原因,也不是地理位置不好,而是在風格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問題。比如,在美國中午吃飯時沒有喝酒的習慣,所以迪士尼法國也嚴格禁止游客喝酒。但在法國,追求浪漫、隨意的法國人偏偏喜歡飯后喝上一杯,所以禁酒規定無法吸引游客。
另一方面,在建筑風格上,樂園內部設施都是巴伐利亞式的建筑風格,可法國人更喜歡城堡格局。王子認為,如果能在風格上進行改造,外加習慣上進行讓步,那么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瀕臨危機的迪士尼終于走出了困境。王子3億多美元的投資最終也沒讓他失望,在其經手的第二年,樂園開始扭虧為盈,王子也不斷追加項目投資。
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這家曾經掙扎在破產邊緣的樂園,收益不斷增加,已成為歐洲最大的觀光旅游點,而王子也給它換了個更大氣的名字:巴黎迪士尼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