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多家銀行面臨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等大環境,近年銀行也凈利增速放緩。然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我國銀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隨著國內多家銀行面臨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等大環境,近年銀行也凈利增速放緩。然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我國銀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不僅是紅利,更是面向國際、開展多元化金融服務的大好機會。 “一帶一路”戰略將拉動貿易、企業并購及投融資需求,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新機遇,這些戰略規劃都有助于商業銀行的區域化和國際化布局,為當前利潤增長正在放緩、轉型迫在眉睫的銀行業帶來了業務機遇。
服務“一帶一路”, 支持實體經濟成工作重點
根據中國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商業銀行凈利潤1.55萬億元,同比增長9.65%。而2008年至2013年,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30.6%、14.57%、34.5%、36.3%、19%和14.5%。銀行業凈利潤增速近3年來呈現不斷下降的態勢。
“一帶一路”的國家政策,讓銀行業看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如今銀行業紛紛布局“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過去一年,四大行的海外業務迎來高速增長。年報顯示,2014年建行海外資產利潤總額為60.06億元,比上年增長68.99%,農行和中行這一增速分別為43.6%和33.92%。工行披露的數據顯示,該行去年境外機構實現凈利潤151億元,增長35.6%。
從今年五大行的年初工作會議可以看出,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支持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已成為工作重點。
工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工行已將境外“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重點支持的領域,在總行專門成立了由十余個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相關項目的推動實施。
農行強調,將著重瞄準“一帶一路”布局中涉農產業發達的地區,打造具有農行特色的海外服務平臺;著力強化對農業“走出去”的金融服務等重點業務,切實做好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和產業轉移金融服務。農行還加大金融援疆力度,并提出多項傾斜性政策,明確未來5年將匹配1000億元信貸規模,重點支持“三農”、重大項目和重點行業、民生、城鎮化建設等領域。
中行則表示,2015年對“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授信不低于200億美元,未來3年授信金額將達到1000億美元。按照部署,2015年中行將搶抓“走出去”項目,全力推進出口信貸、項目融資、船舶融資、飛機融資和租賃融資、重大跨境并購和重組項目等業務。
建行也提出,聚焦“一帶一路”及其他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公開報道顯示,中國銀行計劃今年提供相關授信支持不低于200億美元,未來三年“一帶一路”授信額達到1000億美元;中國建設銀行確立相關項目資金需求約2000億元;中國工商銀行已在“一帶一路”境外沿線國家儲備項目131個,投資金額達1588億美元。中國農業銀行各分行已在山東、新疆、黑龍江、云南、廣西等地開展項目,但還未透露整體投資金額。
布局海外,推動海外業務快速發展
近日,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共有11家中資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23個國家設立了55家一級分支機構。雖然目前五大行仍是中資銀行“走出去”的主力軍,但現在各家中小銀行也已經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業內專家分析,“一帶一路”建設對銀行業務發展的帶動和影響,首先就是海外機構布局再提速。
事實上,在加大支持“一帶一路”戰略的同時,推動自身海外業務快速發展,也是銀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
過去一年,四大行的海外業務迎來高速增長。年報顯示,2014年建行海外資產利潤總額為60.06億元,比上年增長68.99%,農行和中行這一增速分別為43.6%和33.92%。工行去年境外機構實現凈利潤151億元,增長35.6%。
“這本身就證明了中國銀行與‘一帶一路’建設、人民幣國際化、外交的活躍帶來的巨大商機緊密相連,中國銀行的收益就是一個晴雨表。”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說。
“銀行機構跟隨客戶的步伐進入沿線國家,加快與全球接軌,有利于我國金融業增強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還將通過全球業務布局,分散不同市場的風險,提高核心競爭力。”農業銀行國際金融部副總經理郭薇說。
金融需求多元,為國際化經營提供資源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表示,國內銀行可以利用人民幣發放境外貸款,降低其融資成本。或者在離岸市場開發新的避險產品,幫助境外企業降低匯兌風險等。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企業“走出去”和外貿產業發展必將呈現一些新的特點,銀行需要基于這些特點快速開展機制和產品的創新。
對國內銀行業來說,首先最明顯的表現是業務量特別是基礎建設信貸投放的大幅增長。一大批戰略性大項目,包括跨境高速公路鐵路、輸電網、通信光纜、油氣管道、工業園區等,這會為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經營提供大量的業務資源,并帶來創新動力。
支持“一帶一路”戰略還將帶動銀行多種業務的快速拓展,包括境外投資或承包貸款、出口買方信貸、出口賣方信貸、跨境并購與重組、跨境現金管理等。同時,銀行還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同業建立全面代理行關系,加強在匯兌、結算、融資等領域合作。
“金融混業、跨界經營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項目金融需求和資金來源必定是多元化的。”浦發銀行貿易與現金管理部總經理楊斌說,而項目的實施在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可以用股權、發債、傳統的信貸、信貸資管等,都在不同銀行的做法上得到體現。
跨境金融是亮點,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涉及65個相關國家,地域覆蓋廣、發展潛力大。“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促進沿線國家經濟要素的有序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區域間的資源互補和市場融合,并給沿線企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這些機遇必將推動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企業在跨時區、跨國家、跨幣種、跨市場等維度的國際結算、利率匯率避險、貿易融資、項目融資、擔保、跨市場資產管理等需求也隨之增加,從而進一步催生融合結算、投融資、并購、資金管理為一體的跨境、跨界綜合性金融服務需求。”楊斌說。
對于人民幣國際化而言,“一帶一路”也極具意義。隨著大量大陸企業和投資出境,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區域的認可度大大提升,將有助于在這條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走廊中形成“人民幣區”。而龐大的貿易和基建投資規模將推動人民幣計價及支付走進當地市場,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創造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隨著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可能建成命運共同體并且形成一個人民幣貨幣區。
田國立認為,許多國家都和中國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現在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一帶一路”會給人民幣使用提供更廣闊空間,人民幣國際化料將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