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來說,社區生鮮店還有較大的生存空間。這當中可能也有一些品牌會消亡,他們會成為生鮮實體店更好發展模式的探路者,最終還是會有一些優秀的品牌生存下來。而隨著生鮮線上消費習慣進一步形成,這些社區生鮮店將成為O2O比較好的線下基礎。
在大城市生活,買菜也是一項技術活。哪里的菜新鮮又便宜,哪里不缺斤短兩,哪里可以買到菜農自己種的菜,都是一門學問。有的人圖環境好,放心安全,便在干凈整潔的超市買;有的人希望菜品盡量豐富,價格盡量實惠,于是在菜市場挑選;有的人圖方便,干脆直接從家門口的小攤前買一點;也有的消費者懶得出門,直接在網上下單。
如果有一種新的買菜形式,可以集超市、菜市場、菜攤、生鮮電商的大多數優點于一體,你會不會想嘗試看看?不難發現,眼下不少社區里,除了水果店,開始冒出了一些生鮮肉菜連鎖店。它干凈整潔,給你超市般的購物環境;它肉菜品種較豐富,價格優勢比超市、電商明顯;它就在家門口,購買方便;它看得見摸得著,即買即得,不必下單后眼巴巴地等快遞送貨……
就是這種聽起來全是優點的社區生鮮小店,它們開始在廣州的社區中蔓延。以錢大媽、15分安全菜、蕃薯藤等為代表,已經“占領”天河區、海珠區等大型住宅聚集地。不過,它們吸引街坊的最大法寶并不是上述優點,而是新鮮、安全。錢大媽打出的口號是“不賣隔夜肉”,15分安全菜直接把“安全”二字做成招牌,蕃薯藤也稱“肉不過午、菜不過夜”。此外,它們以打折方式處理當天的肉菜,保障每日肉菜的新鮮與健康,也吸引了不少街坊按點去“掃貨”。
當然,也有消費者不買賬。習慣網購的年輕人更愛生鮮電商,一些大爺大媽指稱生鮮小店菜品不夠豐富,精明一族認為價格不便宜……
在大家視O2O為必然趨勢的當下,傳統零售走上線上才是王道,但社區生鮮店卻反其道而行,在生鮮電商的熱潮下,卻以傳統連鎖的形式在線下大舉擴張,并改變著人們的買菜習慣。而這場“革命”會不會最后以被電商“招安”而告終呢?
生鮮電商品珍鮮活相關負責人的回答或許能給大家一點啟發:目前社區中購買肉菜等生鮮的主體還不是上網購物的年輕人,生鮮購物習慣還沒有大面積向線上遷移。所以現階段來說,社區生鮮店還有較大的生存空間。這當中可能也有一些品牌會消亡,他們會成為生鮮實體店更好發展模式的探路者,最終還是會有一些優秀的品牌生存下來。而隨著生鮮線上消費習慣進一步形成,這些社區生鮮店將成為O2O比較好的線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