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全國重點城市房價繼續領漲全國。在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方面,深圳以4.0%的環比漲幅連續10個月領漲全國;上海、廣州和北京緊隨其后。同比方面,深圳新房價格同比暴漲了38.8%。70大中城市超半數房價環比上漲北上廣深繼續領漲全國。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9月,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全國重點城市房價繼續領漲全國。在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方面,深圳以4.0%的環比漲幅連續10個月領漲全國;上海、廣州和北京緊隨其后。同比方面,深圳新房價格同比暴漲了38.8%。70大中城市超半數房價環比上漲北上廣深繼續領漲全國。
在“豪宅元年”,位于南三環與南四環之間的樊家村地塊拍出7.5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讓業內瞠目結舌。一塊高價地誕生,就意味著未來就會有一個高端樓盤誕生。已經確認的事實是,北京已經出現了38宗樓面價超過3萬元的地塊,其中樓面價超過5萬元的有10宗地。
就這樣,在業內人士的驚詫、議論及爭議聲中,豪宅市場開始走向幽深莫測的紅海,而北京樓市的新房市場或許已與首次置業的時代道別。
深圳房價比去年漲近四成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2015年9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與上月相比,70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超半數出現環比上漲,同比上漲城市數量也增至12個。業內人士認為,時隔一年,樓市再迎“930新政策”,但由于前期樓市需求已有較大釋放,因此后市房價漲幅將逐漸趨緩,并延續不均衡狀態。
數據顯示,繼8月份廣州、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武漢等6個城市加入房價同比正增長行列后,9月份天津、鄭州、石家莊的新房價格也開始反彈,至此,房價同比正增長城市達到12個。
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上漲城市39個,下降城市21個,持平城市10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比上月增加4個,持平城市增加1個。
9月,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全國重點城市房價繼續領漲全國。在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方面,深圳以4.0%的環比漲幅連續10個月領漲全國;上海、廣州和北京緊隨其后。同比方面,深圳新房價格同比暴漲了38.8%。
同時,房價漲勢已從一線城市逐漸蔓延至二線城市。去年打響樓市降價“第一槍”、價格幅度調整最大的浙江樓市已開始恢復,杭州、寧波等城市房價連續2個月實現同比上漲,溫州、金華等地房價也開始反彈。
今年9月30日,央行再度發文調整非限購城市的首付款比例:對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至25%。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由于今年“330新政策”后二三季度的市場成交已攀至高峰,需求已提前釋放,因此四季度較難重演去年同期成交沖高的行情。
展望后市,專家普遍認為,由于我國樓市存在三大不均衡——需求不均衡、供應不均衡、庫存不均衡,因此房價漲跌幅將延續不均衡狀態:一、二線市場小幅升溫、庫存降低;多數三、四線城市住宅庫存難以去化、全面回暖可能性不大。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
深圳環比上漲4.0% 同比上漲38.8%
上海環比上漲1.9% 同比上漲9.7%
廣州環比上漲1.4% 同比上漲4.9%
北京環比上漲1.1% 同比上漲5.9%
豪宅市場必定是紅海
“未來北京售價在10萬+的項目將有50個”
據北京晨報報道,在“豪宅元年”,位于南三環與南四環之間的樊家村地塊拍出7.5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讓業內瞠目結舌。一塊高價地誕生,就意味著未來就會有一個高端樓盤誕生。已經確認的事實是,北京已經出現了38宗樓面價超過3萬元的地塊,其中樓面價超過5萬元的有10宗地。
就這樣,在業內人士的驚詫、議論及爭議聲中,豪宅市場開始走向幽深莫測的紅海,而北京樓市的新房市場或許已與首次置業的時代道別。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疊加部分老項目,未來北京售價在10萬+的項目將有50個。以今年來看,北京預期均價突破10萬元的期房住宅合計有12期,而往年僅兩期左右。
供應量如此大幅度的增長,遠遠超過了成交量的漲幅。“即使按照2015年頂豪井噴的成交量看,實際簽約有望達到220套,剔除盤古大觀的批量成交后,成交量大約在130套左右。而目前待售、預期售價在10萬元以上的項目已經超過3000套。”張大偉表示,如果剔除了盤古96套、萬柳書院38套,西宸原著10套、其他項目簽約只有個位數。
從豪宅的潛在客戶來看,近年來,金融、互聯網等領域迅速發展,產生了一批高收入人群。北京晨報記者此前走訪了多個豪宅項目,銷售人員也透露購買豪宅的客群日趨年輕化。但這批“新貴人群”的增長速度與豪宅供應量的增幅并不在同一個量級。據機構統計,今年以來,北京豪宅數量的增幅對應富裕人群增量在5倍以上。
此外,上半年豪宅成交量的上漲與股市向好有關,一部分購房者將股市中的浮贏轉投入樓市當中。6月下旬以來,股市進入調整階段,大多數股民財富縮水,豪宅潛在客戶數量進一步減少。
人口增量也是影響樓市的一個重要因素。北京市正在采取近10年來最嚴格的常住人口控制措施,北京常住人口增量已從2011年的56.7萬人降至2014年的36.8萬人,增速從2011年的2.9%降至2014年的1.7%,2015年更是全面收緊。
“未來能夠活得滋潤的頂豪最多只有10個,能夠活下去的頂豪有10個,被迫合作的項目還有10個,活的不滋潤的項目將有20個。”張大偉認為,未來頂豪戰場必定是紅海。
高端已成新房主流
“未來首置購房基本靠二手,改善靠新房。”
5萬、6萬、7萬……樓面價超過區域在售房價已經成為新常態。在不受政策限制的前提下,地價越高,為了不虧錢,大量高價地被迫高端化,做更高級別的住宅產品。“未來首置購房基本靠二手,改善靠新房,高端成新房主流。”一位置業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有一種觀點認為,北京純商品房的新房市場即將告別首次置業時代。按照2015年上半年住宅地價推算,新房房價將超過5萬元/平方米,單套總價超過400萬元。而偉業我愛我家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通過我愛我家達成的北京二手房成交的均價為37933元/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僅為4.2%。若按照單套面積80平方米計算,平均一套住房總價約為300萬元。二手房的價格優勢,對首置人群來說不言而喻。
另一個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絕大部分住宅用地都需配建一定量的保障性住房,大量首套置業的客群已經望商品住宅興嘆,而涌向保障性住房。數據顯示,北京首置和其中自住房的成交套數比逐年上升,2013年是81908比0,2014年則是48662比17017,2015年上半年是28750比13318。自住房在首置產品成交量的比重迅速增加。
改善需求能支撐高價地嗎?
“走到今天,再勸開發商理性已徒然”
“我和老公每天上班前把孩子送到婆婆家,下班時再接回來,每天來回跑挺麻煩,想換一套大一些的房子,婆婆和公公也可以經常住過來。”近期,像尹女士一樣有換房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市民陳先生擁有多套住房,他也向北京晨報記者透露,想賣掉一套或兩套房子,換一套品質更好的房子居住。
改善型住房需求能否支撐高價地入市尚不能得出結論,不過可以感受到,北京樓市確實在暗中發生著變化。
“一套房子居住8到10年后,隨著住宅產品的升級換代,舊房子的不如意開始一點點顯露。開發商層出不窮地推出新項目,讓你看到自己可以擁有嶄新的生活。開發商們為什么會拿地,因為他們也看到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表示。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也在個人公號中寫到,逢高買進的操作手法并不多見,只是在地王爭奪賽的時候才能見到這種盛況,開發商上半年比較理性,下半年口袋豐盈后,不得不參與拿地爭奪戰,“從過去多年的經驗看,一塊土地大獲成功的有,公司被幾塊地王拖垮的也有。走到今天,再勸開發商理性已經是徒然,今天所走的路決定明天你看的風景。紙牌屋中有句臺詞, 權力正如地產,位置是重中之重,你離中心越近,你的財產就越值錢 ,這也難怪開發商喜歡加碼好的地塊,不過不要忘記另外一句臺詞:勉強生存,與死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