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沒有預約業務,95566卻發來短信通知我去辦理。”10月25日,家住南昌市的彭先生對近日收到的一條短信仍耿耿于懷:為何正規的銀行客服熱線,也發來欺騙短信?
“我并沒有預約業務,95566卻發來短信通知我去辦理。”10月25日,家住南昌市的彭先生對近日收到的一條短信仍耿耿于懷:為何正規的銀行客服熱線,也發來欺騙短信?
近年來,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但詐騙短信、電話就像“牛皮癬”一樣屢禁不絕。360互聯網安全中心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該機構平均每天攔截7554萬條垃圾短信,詐騙短信占比達3.8%,約2.65億條。這意味著,每天有近300萬條詐騙短信“轟炸”手機用戶,其中一半以上冒充銀行詐騙。
電信詐騙為何難以根治?身處信息時代的我們,又該如何防范?本期新視野和你一起探討。
A【案例】
騙子假冒銀行客服騙錢財
8月15日,于都縣的鐘先生遭遇了一次電信詐騙。據鐘先生介紹,當天他突然收到工商銀行的信息,提示手機銀行支出24888元。隨后,又接到一個400開頭的客服電話,手機上顯示為工行貴賓客服專線。
客服詢問他是否在上海支出了24888元購買游戲點卡。鐘先生表示自己沒有操作,客服立刻表示,他們已攔截該筆資金,并馬上進行退費操作,鐘先生也收到提示,起初退回了5519元。
“客服說金額比較大,要分幾次操作,同時又發現有人在操作賬戶。”鐘先生急了,客服表示是不法分子所致,讓他繼續配合,并要他告知驗證碼。鐘先生便告知了驗證碼,隨后收到提示收回了17369元。
隨后,客服表示要為他更改密碼器,這樣不法分子以后就無法操作了。鐘先生把密碼器號碼告訴了客服,收到19800元被轉出的提示。客服稱是銀行把錢轉到了臨時賬戶,會馬上返還。
鐘先生等了10分鐘,撥打該客服電話,被告知銀行系統升級,最后無法打通時才意識到被騙了。
B【數據】
51.3%詐騙短信冒充銀行
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發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安全狀況報告》顯示,360手機衛士共為全國用戶攔截各類垃圾短信約69.5億條,詐騙短信占比達3.8%,約2.65億條。
《報告》顯示,詐騙短信最愛冒充銀行,比例高達51.3%,還有32.4%冒充運營商。冒充兩類官方人員進行詐騙的短信占比達詐騙短信總量的八成。
據360手機安全專家王耐溫介紹,通常不法分子會利用偽基站設備向市民發送偽造的銀行或運營商官方服務短信,以“積分兌換現金”、“信用卡免費升級”、“積分到期兌換商品”等理由,誘導用戶登錄短信中的網址進行辦理。
而所謂的官方客服發來的卻是含有手機木馬的釣魚網址,一旦網友不慎點擊,輕則手機被植入木馬病毒,發生手機資費被惡意消耗、惡意廣告騷擾等后果;重則會記錄網友在該釣魚網頁中輸入的所有信息,如銀行卡號、密碼等。
C【難題】
跨區域作案警方取證難度大
據公安部統計,2014年,全國電信詐騙發案40多萬起,被騙資金達107億元。今年9月14日,南昌警方通報稱,一個大本營設在南昌的電信詐騙犯罪團伙被摧毀,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16名,根據被收繳的賬本記錄和嫌疑人的供述,共詐騙作案300余起,涉案金額近百萬元。
電信詐騙的規模手段不斷升級,往往導致辦案難、取證難。南昌警方一名不愿具名的相關人士說,電信詐騙屬于“非接觸式”犯罪,很難留下確鑿痕跡,加上很多又是跨境作案,警方辦案難度大。同時,由于電信詐騙不受地域和空間限制,使得發現、跟蹤和抓捕有很大難度,破案成本非常高。而且詐騙得手后大多數利用網銀等手段快速取現,難以打擊查處和追回贓款。
改號軟件讓運營商難辨真偽
電信詐騙難根治,主要原因還要從電信詐騙的渠道上去找。有運營商表示,受制于目前的技術條件,A運營商無法識別B運營商傳來的顯示規范的主叫號碼真實性。以危害最大的改號軟件、網絡電話詐騙為例,非主叫方運營商無法判定偽造號碼,即使發現后,也難以實施禁止。
另外,改號軟件、網絡電話等也成為手機安全軟件標記準確性的重要障礙。由于用戶主動標記是通過號碼判斷騷擾源,通過改號軟件、網絡電話假冒成官方號碼撥打的詐騙電話,非常容易造成手機用戶對真實號碼的誤標。
D【建議】
防范重點可設在銀行賬戶環節
南昌市一基層法院法官表示,防范電信詐騙的重點,其實不僅只是詐騙發生之后的追蹤和抓捕,更要追回受害人的資金,或者是不被詐騙人轉移走,這可通過銀行賬戶信息跟蹤詐騙人的資金流動并予以鎖定。
問題在于,即便是公安部門根據受害人報案,要求銀行立即凍結款項,但根據銀行現有的規定和流程,銀行也需要公安部門出具相關的證明文件。
“最好的辦法是公安部門設定一個專門機構作為中轉通道,這個機構能夠直接對所有國內商業銀行快速下達賬戶凍結指令。”該法官建議說。
根治電信犯罪亟待形成合力
“從根本上看,要控制電信詐騙,還是要事前發力,在通信和金融行業監管、個人信息保護及防范意識上扎緊籬笆。”南昌市洪城律師事務所李竹青律師指出,監管部門應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管,如推進落實手機號碼、網絡域名實名登記制度,加強對通信設備租賃、銷售企業的監管等,避免通信設備和技術成為詐騙犯罪工具。
李竹青說,一方面需要公安部門進一步加大偵查和懲處力度,對違法犯罪分子露頭就打,讓其無處容身;另一方面需要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不僅要對異動賬戶及時監控、凍結,更要提前介入,充分發揮銀行保安、柜臺工作人員的作用,對一些中老年客戶向異地陌生人匯款的,應該主動詢問,設置警示提醒標志,盡量在最后關頭堵塞漏洞。
E【提醒】
涉及金錢的陌生電話要警惕
警方提醒,防范電信詐騙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性,即便是銀行、運營商等熟知的號碼,也要格外警惕。收到陌生號碼的短信鏈接,戳屏點擊需謹慎,要確認鏈接網址是否為銀行官方網址。
電信詐騙的案例雖然高發,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多樣,但總結起來也不外乎五種形式。
詐騙手法一
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詐騙
犯罪嫌疑人利用改號平臺,將自己的電話改為公安、檢察院、法院的電話號碼,從境外打給境內群眾,謊稱電話機主有法院傳票未取,以傳喚、逮捕等借口進行恐嚇,然后以涉嫌販毒或洗黑錢公安機關需調查個人資產為由,要求受害人將資金打入所謂的安全賬戶以證明清白,乘機騙走群眾錢財。
詐騙手法二
冒充社保電力工作人員詐騙
詐騙團伙向手機用戶打電話或者發短信,冒充社保、電力工作人員,通知被害人有大額賬單欠費,然后以個人信息泄露、財產需要保全等為借口,誘騙受害人轉移賬戶資金。
詐騙手法三
謊稱汽車、房產退稅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國家稅務機關工作人員,聲稱根據國家政策要對事主購買的汽車、房產或農機具等進行退稅、補貼,誘騙受害人持銀行卡在ATM機上進行操作,騙取受害人錢財。
詐騙手法四
冒充電視欄目中大獎詐騙
詐騙團伙通過群發短信、電話通知、電腦頁面彈出等方式,告知受害人很幸運地中了某知名電視欄目的大獎,獲得現金多少、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誘騙受害人交納保證金、稅款等,騙取受害人錢財。
詐騙手法五
冒充熟人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朋友,通過手機或者其他手機通訊軟件謊稱將要在近期探望。隔日編造賭博、嫖娼等原因被公安機關查獲或者家人生病等理由,向受害人借錢,達到詐騙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