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煉油庫存觸紀錄高位 油價周一繼續下挫】中國人民銀行周五(10月23日)再次無預警實施“雙降”,宣布下調存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消息公布后,股市上漲以及市場風險情緒急劇攀升為油價提供了部分支撐。
美國WTI原油12月期貨周一(10月26日)收跌0.62美元,或1.39%,報43.98美元/桶。倫敦方面,布倫特原油12月期貨周一收跌0.45美元,或0.94%,報47.54美元/桶。油價今日一度受中國“雙降”提振,但美元強勢走高令油價再度承壓下行,不過市場風險情緒回升以及美國石油活躍鉆井數下降限制了油價的下行空間。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盤中最低觸及43.84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盤中最低觸及47.42美元/桶。
基本面利好因素:
美國9月新屋銷售意外暴跌,創下10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打亂了該國房地產市場今年迄今穩步復蘇的節奏。在連續兩個月增長之后,美國9月新屋銷售大幅不及預期,錄得2014年11月以來最低,表明美國新屋市場出現短期放緩,受此影響,美元指數強勢拉升后小幅回落,為油價提供部分支撐。
中國人民銀行周五(10月23日)再次無預警實施“雙降”,宣布下調存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消息公布后,股市上漲以及市場風險情緒急劇攀升為油價提供了部分支撐。
美國油服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當周美國石油活躍鉆井數減少1座至594座,實現連續第8周減少,達到2010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美國活躍鉆井總數持平于787座,為2002年4月以來最低。
數據編撰機構Markit周五公布的行業調查報告稱,盡管中國經濟趨緩,新興經濟復蘇存疑等全球經濟發展問題猶存,但是歐元區經濟復蘇仍然處于正軌。德國民間部門活動在10月連續第30個月取得增長,暗示盡管受到大眾汽車丑聞以及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德國經濟第四季依然開局穩健,數據顯示,德國10月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微升至54.5,遠高于榮枯分界線50,9月為54.1。法國民間部門活動也在10月增溫,暗示夏季期間的疲軟只是暫時現象,復蘇態勢仍然持續,數據顯示,法國10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0.7,高于9月的50.6,亦高于分析師預估的50.2.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最新庫存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當周美國汽油庫存下降151.8萬桶,預測為下降85.8萬桶。包括柴油和取暖油的精煉油庫存下降262.2萬桶,預測為下降130萬桶。主要原油交割地俄克拉何馬州庫欣地區庫存下降7.8萬桶,而精煉廠日均產出增長7.8萬桶,利用率上升0.4%,至86.4%。此外,EIA近期稱美國頁巖油產量11月料創紀錄最大降幅,預計日均產量將下降9.3萬桶至512萬桶,為連續第七個月下跌。
基本面利空因素:
10月21日發布的EIA周報顯示,美國商品油庫存在過去一年內增長了1.65億桶,或14.5%。美國原油庫存同比增長9900萬桶,或26%,占到商品油庫存增幅的近60%。精煉油庫存同比增長6600萬桶,或不到9%,占到商品油庫存增幅的40%,其中丙烷庫存同比增長2000萬桶,占到25%,而餾分油庫存同比增長1930萬桶,占到15%。高盛(Goldman Sachs)警告道,油價至2016年春季前將繼續存在下行風險,因美國和歐洲精煉油庫存目前處于紀錄高位。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最新庫存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802.8桶,分析師預計為增長390萬桶。上周原油庫存增長近760萬桶,而過去4周已經累計增長超2200萬桶。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日內在維也納舉行的石油專家技術性會議最終沒有達成任何減產協議,會上OPEC成員國代表與非OPEC產油國代表就原油投資風險問題交換了意見。另一方面,以沙特為首的OPEC海灣成員國對支撐油價毫無興趣,將繼續維持高產來捍衛自身的市場份額。9月OPEC原油產量量環比增長11萬桶,至每日3157.1萬桶,創2012年以來最高,該組織過剩產量達到每日近200萬桶。OPEC日均產量自去年11月開始實施高產策略以來已經提高了近150萬桶。
美國和歐盟(EU)近期雙雙采取正式的法律措施,一旦伊朗滿足與全球大國簽訂的核協議的條件,雙方將取消對伊朗的制裁。這些法律舉措不會立即生效,但鞏固了自7月簽訂核協議以來取得的進展。若要這些豁免條款生效,伊朗必須向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證明,該國已經像承諾的那樣限制核計劃。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Roknoddin Javadi表示,伊朗有能力在制裁解除后的1周內將原油日均產量提升50萬桶,并在2021年提升至470萬桶。此外,在伊核協議達成三個月后,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本周三首次表態支持該協議。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至6.9%,超過分析師預期的6.8%的增長,但差于第二季度7%的增幅。3季度GDP環比增長1.8%,市場預期的增長為1.7%。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放緩至自全球金融危機開始以來最慢速度,增加原油需求擔憂。
國際能源署(IEA)近期稱,預估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為121萬桶/日,較上月預估值下降15萬桶/日。盡管低油價抑制非OPEC產油國的供應,但由于需求趨緩,而且主要的OPEC產油國仍維持近紀錄高位的產出,全球油市供應過剩情況將持續至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