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紐約時報》26日刊文,指出日本經濟似乎再次出現不景氣。在安倍晉三擔任首相、承諾結束經濟停滯的三年之后,決定性的突破仍然顯得遙不可及。
美國 《紐約時報》26日刊文,指出日本經濟似乎再次出現不景氣。在安倍晉三擔任首相、承諾結束經濟停滯的三年之后,決定性的突破仍然顯得遙不可及。
文章指出,在過去幾年里,日本經濟多次出現收縮,以至于衰退的涵義都模糊了。如果一個經濟體收縮的次數不下于增長的次數,那么對于該經濟體的健康狀況而言,區區一次收縮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呢?
日本經濟增長乏力
日本第二季度的經濟指標有所下滑,而且有跡象表明,第三季度的經濟產出也會下滑。經濟學家預計,任何衰退都是短暫的、小幅的,但更深層次的問題看起來更加令人不安。
摩根大通駐日本首席經濟學家足立正道表示,“潛在增長率接近于零,任何微小的沖擊都可能讓經濟陷入衰退,”“增長預期乏力。”
文章分析,因此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日本央行在即將召開委員會會議上,將出臺更多刺激政策。央行正在通過購買政府債務的形式,向日本經濟注入大量貨幣。
在安倍晉三被廣泛稱為“安倍經濟學”的政策中,日本央行的激進干預是一個核心。但各種事件疊加在一起,削弱了它的效果。
2014年是不合時宜地增加銷售稅,讓日本消費者受到沖擊,打擊了他們的消費意愿。但很多專家表示,根本的問題在于日本經濟本身首先就沒有較大的增長。
日本基線增長基本為零。國內生產總值相當于90年代中期的水平,部分原因在于日本勞動力正在萎縮。飛速增長的經濟體在遭遇阻力時,可能只會趨于乏力,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經濟卻會出現逆轉。
安倍經濟學沒有起到什么效果
文章指出,安倍政府一系列的經濟政策似乎在改變形勢上沒有起到什么效果。
高盛駐日本首席經濟學家馬場直彥近日表示,“海外投資者對安倍經濟學的期望似乎日漸破滅。”此前他曾與美國、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客戶進行了一系列會面。
文章分析,外國投資者對于安倍經濟學的看好,是推高日本股價的核心力量,股市也是安倍的政策明確取得成功的少數幾個領域之一。雖然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日本股市的漲勢就像全球其他市場一樣失去了動力,但日經225指數仍然維持在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臺時的兩倍左右。
但日本經濟的其他領域看上去更為疲弱。安倍經濟學的核心目標之一是促使物價穩健而持續地上升,這方面的效果“仍然非常渺茫,”馬場直彥說,在提高勞動者收入,為企業掃除監管障礙方面也是如此。
這些方面的改進,意在提高經濟的新陳代謝速度,從根本上提升其增長潛力。日本央行在這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在行長黑田東彥的領導下,央行一直在實施“量化寬松”策略,與美聯儲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在七年前采取的行動類似。
但因為美國經濟復蘇,美聯儲已削減了債券購買計劃。目前,美聯儲正在考慮是否加息 ,改變基準利率接近零的情況。日本央行的舉動則指向相反的方向,采取更加寬容的貨幣政策。
日本央行本周召開會議之時,正好會趕上其委員會成員更新自己對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預期。這種更新一年兩次。最新的預測可能會顯示出,悲觀情緒加劇。黑田東彥的上一波刺激行動,也選擇在去年10月預測數據更新的時候,出乎市場預料,引發日本和全球股市大漲。
日本央行趨于謹慎
黑田東彥一直在盡全力降低預期,堅稱該行目前的貨幣政策是充分的。他表示,油價下跌抑制了通貨膨脹,但物價和工資的基本方向是上行的。
“我認為目前的政策,即所謂的質化與量化寬松政策一直在起作用,對經濟的影響達到了預期,”他在10月11日接受CNBC的采訪時說。當時,他正在利馬參加一次全球央行行長會議。
黑田東彥去年采取意料之外的動作前,也用類似的言論誤導了市場。但這一次,他采取行動所面臨的限制可能更大。央行的刺激措施,往往會導致日元貶值。這對有海外收入的跨國公司有利,但可能會惹怒日本的貿易伙伴,以及日本消費者和小企業,后者的購買力會隨著日元貶值而降低。
本月,日本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另外11個環太平洋國家就一項規模龐大的貿易協議,即“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達成了來之不易的共識。安倍晉三稱,該協議料將帶來更多的貿易和投資,這對提振日本的長期增長至關重要。但該協定還須得到包括美國國會在內的各國立法機構的批準。美國部分國會議員指責,日本為獲取競爭優勢而有失公正地壓低了日元匯率。
摩根大通的足立正道表示,“在TPP懸而未決的情況下,外匯政策非常棘手。”他曾在日本央行任職,了解影響該行決策的的政治敏感性。日本央行的決策名義上是獨立的。“普通家庭也不想看到日元貶值,”并指出政府還面臨著明年的議會上院選舉。
安倍晉三的經濟團隊通常都支持央行采取更大膽的行動,但這一次卻出人意料地謹慎。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最近在接受日本的公共廣播電視機構NHK的采訪時透露,“日本央行近期可能不會進一步放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