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宣布在“雙降”的同時,放開存款利率上限。至此,在形式上,利率市場化已經完成。
日前,央行宣布在“雙降”的同時,放開存款利率上限。至此,在形式上,利率市場化已經完成。
不再對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進行直接管控后,央行發言人表示,將主要依賴政策利率間接調控市場利率,從而影響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進而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達到調節宏觀經濟的政策目標。
接受記者采訪的央行官員和經濟學家認為,由于回購利率更能體現央行意圖,未來銀行間市場將成為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主場。
駐IMF中國執行董事、前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金中夏對記者表示,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但“基本”二字也很重要,因為還保留著名義上的存貸款基準利率。
盡管利率管制已經解除,但在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完全建立前,一段時期內央行將繼續公布存貸款的基準利率,金融機構的利率定價仍將以此為重要參考。不過,金中夏認為,如果基準利率今后也隨市場情況更靈活地調整,也可以是完全市場化的。
金中夏認為,今后存貸款利率可能將更多地跟著銀行間市場走,那里將成為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主場。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直接作用于回購利率,然后通過Shibor和國債收益率曲線間接傳導到其他市場利率。
利率市場化后的利率傳導,其特點是短期的無風險貨幣市場利率將會是政策(錨)利率,央行設定政策(錨)利率,進而影響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但在目前的市場上,回購利率、Shibor、國債收益率等基準利率并存,最后形成一個最權威的類似于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尚待時日。
談及強化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控利率并使其向實體經濟傳導的能力,金中夏認為要完善無風險收益率曲線,建立嚴格規范和有效的債券評級和定價機制,建立金融機構破產和處置機制,以及擴大可用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資產規模和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