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蛇灰線,互聯網巨頭布局保險業的路徑正浮出水面。
草蛇灰線,互聯網巨頭布局保險業的路徑正浮出水面。
9月14日,螞蟻金服以增資擴股方式控股國泰產險,同時向保監會申請新設一家壽險公司;京東擬在四川設立互聯網產險公司;騰訊則傳聯手中信集團子公司中信國安,在山東發起設立壽險公司,占股比例為15%。
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與阿里、京東不同的是,騰訊更傾向于“合作”,而不是成立或者控股一家保險公司。10月23日,騰訊FIT業務線保險業務負責人洪桃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騰訊在保險里面的合作是開放的,所以“在這塊合作上我們投資占比不是很大,更愿意把數據、平臺能力分享給保險公司”。
至于是否有全資控股一間保險公司的打算,洪桃李表示:“據我了解,我們騰訊公司沒有這個想法。”
保險布局初具雛形
9月14日,螞蟻金服宣布控股傳統財險公司國泰產險,擬增資12億元入股國泰。交易完成后,螞蟻金服將持股60%,成為國泰產險的控股股東,原控股股東臺灣國泰金控則作為戰略股東。可查資料顯示,國泰產險目前的注冊資本金是8億元,已經在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湖北等地設立分支機構。去年其營業總收入為4.7億元,虧損7138萬元。
不止于此。9月16日,在螞蟻金服媒體開放日上,“之前對保險沒什么好感”的螞蟻金服首席執行官彭蕾表示意識到了保險的價值和本質。螞蟻金服也透露已向保監會申請設立一家壽險公司。消息稱,天弘基金也有望參與其中,馬云旗下資本將以51%股比控股這家壽險公司,其余股東則主要以第三方科技類公司為主。
“巨頭”就是有默契,15日,京東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表示,京東已與四川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四川省設立京東互聯網財產保險公司。10月16日,京東宣稱,已經向相關監管機構遞交了申請,正在等待進一步的消息。若京東的互聯網財產險公司獲批,將采取成都和北京雙總部辦公方式。時代周報記者查閱京東業務板塊發現,目前京東金融已經建立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證券七大板塊。而京東發展保險業務,旨在為京東生態圈提供保險產品方案。
另一個互聯網巨頭騰訊也不甘落后。此前有消息稱,騰訊擬在山東聯合中信國安發起設立一家互聯網壽險公司,申請材料已于7月下旬遞交保監會,注冊資本為15億元,騰訊占股15%,并列第一大股東。時代周報記者未能從騰訊方面證實這一消息,但中信國安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回應稱:“與騰訊合作的主體為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這或許能從側面證實消息。
事實上,此番并非騰訊首次進軍保險領域。2013年9月,由阿里、騰訊、平安等聯合設立的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獲批開業。不同的是,此次騰訊的目標是壽險公司,且較大可能為傳統壽險公司。
至此,騰訊、阿里、京東在內的三大互聯網巨頭的保險布局浮出水面。
但一間公司同時控股多個保險公司,未來如何處理這種競爭關系?洪桃李表示:“我們是鼓勵保險公司直接競爭的,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產品和服務的提升,競爭是好事情。”螞蟻金服表示,“眾安保險是互聯網保險公司,沒有實際網點。而國泰財險是運營多年的保險公司,兩項投資并不沖突。螞蟻金服會與其他股東一起,一如既往地支持眾安的發展,眾安仍是螞蟻金服的戰略合作伙伴”。
復制“巴菲特模式”?
事實上,這些互聯網巨頭們在多年前就已接觸保險行業,不過當時僅充當保險代銷平臺的角色,只能獲取一點蠅頭小利。在互聯網金融發展如火如荼及自身數據優勢優勢下,巨頭們已經不滿足于此。
10月21日,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些巨頭可能是受了巴菲特啟發,以保險撬動投資。“而且在金融牌照里面,相對容易拿的是保險牌照。”他此前還表示,保險資金不同于銀行存款,不需要給客戶利息。譬如客戶買意外險,結果沒有發生意外,那么保險公司可以在這個停滯期拿著保險資金去做別的事情,這個特點使保險業吸引互聯網公司的投資興趣。
一般理解,所謂巴菲特模式,是以保險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為平臺,利用保險業務提供的大量現金流,為巴菲特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投資資本。
在國內,復星集團有“中國版伯克希爾”之稱。今年5月份,復星CEO梁信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7年的時候就確定了巴菲特模式,一個典型的用保險資金做投資的公司。“復星也對標過很多國際上的大公司,比如美國的通用電氣、香港和記黃埔、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覺得巴菲特模式最適合。”
平安證券報告顯示,互聯網保險比較容易覆蓋的險種是產險。“假如未來5年現有的產險產品保費每年增長15%,則2019年產險保費有望達12150億元,若互聯網保險可覆蓋其中30%的市場份額,則市場空間就是3645億元。”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馬韜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互聯網保險市場的規模很大,目前傳統保險機構的互聯網化僅僅是渠道的互聯網化,而缺少了產品的互聯網化。而且巨頭們已經布局了金融多個領域,它們在做自己的綜合化金融布局,構建一個大生態。
京東金融方面就表示,進軍保險行業只是京東金融第一步,未來將圍繞京東生態系統打造保險生態圈。 螞蟻金服首席執行官彭蕾10月16日表示,阿里未來對保險業的布局可概括為“回歸保險的初心”,即在互聯網的空間里,如何突出保險的保障功能,讓保險回歸其本質,以提升用戶的安全感,同時實現“平臺”+“牌照”的大戰略。
上述互聯網巨頭在單獨成立保險公司之前都有從事代銷的業務,設立之后,這部分業務將如何處理?從螞蟻金服在媒體開放日所傳遞出的信息來看,并不打算放棄平臺這一角色,并且還打算將平臺的基礎設施做大與完善,與其他保險公司共同打造保險生態圈。首度以保險事業部總裁身份亮相螞蟻金服媒體開放日的尹銘就表示,“其實投資保險公司也好,平臺也好,都在打造一個保險的生態圈。”
定價權之爭
與傳統保險公司相比,互聯網巨頭最大的優勢是數據。國泰君安在近期的一份研報中分析認為,在應用移動視頻、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保險公司保險理賠的效率將大幅提升。而面對紛繁多樣的碎片化需求,其精算難度大增,更加依賴于通過運營中的快速產品迭代來匹配渠道、用戶需求,這為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根據京東金融提供的資料,其推出的創新保險是通過對客戶行為、需求、網絡交易數據進行關聯分析,設計成型的保險產品。騰訊及阿里的數據掌握和分析能力更無須贅言。
傳統保險定價模式是基于歷史數據的靜態精算模型,而互聯網保險公司會更多基于大數據的動態精算模型,滿足客戶差異化的需求。這是否會沖擊傳統的定價模式?螞蟻金服保險事業部總裁尹銘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他舉螞蟻金服推出賬戶安全險費率的例子說道:“我們用傳統的精算很難獲得,只有通過行為數據,動態的精算,可以最低的價格服務于消費者。我覺得,這是互聯網精算和傳統精算有機結合的很好案例。”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馬韜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的確會有沖擊傳統定價的趨勢,傳統保險公司在用戶行為數據上沒有辦法像互聯網公司那么快掌握。“比如車險OBD,保險公司會根據你的行駛狀況決定保費,好的話會有相應的折扣,這是互聯網化深入保險領域的一些變化。”
10月23日,不愿具名的北京某大型壽險公司高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要看監管層的態度,以及傳統壽險公司的數據與互聯網公司數據之間的比較分析。他同時認為,這對整個保險行業來說其實是好事,保險市場空間非常大,有利于促進保險行業的互聯網化。
馬韜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對傳統保險公司的影響并不大,因為互聯網公司做得更多的是互聯網產品,有一個特點是小額且具特色,這與傳統的保險產品有本質區別。比如,10月15日和10月19日,螞蟻金服通過支付寶分別推出“扶老人險”和“農業風力指數保險”兩款保險產品,保費分別為3元和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