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道美媒稱,最近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引發了人們的憂慮,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減速,這可能將全球拖入經濟衰退。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李昌鏞表示,這種悲觀情緒或許并無必要。他表示,造船和零售等服務業部門欣欣向榮,這正在抵消制造業的嚴重衰退。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道美媒稱,最近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引發了人們的憂慮,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減速,這可能將全球拖入經濟衰退。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李昌鏞表示,這種悲觀情緒或許并無必要。他表示,造船和零售等服務業部門欣欣向榮,這正在抵消制造業的嚴重衰退。
服務業或被低估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3日報道,李昌鏞受訪時說:“我們認為,目前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確實存在制造業放緩和產能過剩的問題。但當前中國經濟的其他部門實際上增速更快了。”
但這位IMF官員也警告說,如果北京過于依賴貨幣政策去刺激經濟增長的話,那可能給中國造成諸多問題——而不會解決問題。而在他發出上述警告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23日再次宣布降息,此舉旨在恢復經濟增長。
李昌鏞表示,衡量中國經濟的老辦法——如看耗電量——已經過時,因為它們不能準確反映經濟增長的性質在發生變化。他說,如今服務業占該國經濟的比重已超過50%,因此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當前很可能被低估了。
報道稱,乍看上去,中國的貿易數據似乎證明對該國經濟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但更深入分析這些數字其實可能會表明,該國在努力轉向更多依賴消費需求的增長模式,而這已有所見效。
雖然進口額持續下滑,但這說明的問題卻不同。據IMF測算,計入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后,中國7月進口額實際上增長2%。雖然商品進口數量減少了,但服務業進口的增速達到了兩位數。
報道稱,中國的房地產業也引發了人們的憂慮。但李昌鏞表示,目前有跡象表明,房地產價格在趨穩。
信貸風險仍需警惕
這并不是說,IMF認為沒有理由感到擔憂。
報道稱,過去二十年,北京通過低息信貸推動經濟高速增長。如今全球增長前景暗淡,顯示出中國在制造業產能方面投資嚴重過剩,國有企業在這一問題上尤為突出。據IMF估計,投資過剩規模達到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近25%。這意味著,國有企業今后將很難償還堆積如山的貸款。
李昌鏞說:“如果他們管理不好金融市場的話,就有可能出現硬著陸。”
報道稱,北京當前面臨一項艱巨任務。以過快速度降低系統內信貸規模可能導致經濟增長停滯不前。但如果不趕快削減企業債務規模并處理壞賬問題,那就可能在未來幾年引發一場更嚴重的信貸危機。
這位IMF官員說:“當前的問題在于,中國能否在現行管理制度下成功實現這一轉型。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他表示,北京應確保政府機構在各自所監管的領域負起更大的責任,國有企業則應收緊預算。中國最近的市場動蕩表明,該國監管結構很脆弱。此外,對依賴國有企業推動經濟增長和實現地區經濟富足的政治制度實施改革,預計將是一項嚴峻挑戰。
報道稱,盡管IMF當前支持北京采取更多刺激措施,以防該國經濟過度減速,但該機構官員也擔心,中國政府可能過于依賴通過信貸助推經濟增長的舊體制。依靠貨幣政策——而非利用預算——刺激經濟,那可能導致產能過剩的問題更趨嚴重。
李昌鏞說:“如果他們過度依賴貨幣政策的話,那他們就會繼續走信貸擴張的老路。”除會造成國有企業無效投資的問題外,還可能“拖延必要的結構和管理改革”。
IMF希望北京轉而采取減稅及國家向貧困人口提供更多救濟等措施來增加消費。
李昌鏞表示,IMF認為,通過實施適度規模的經濟刺激,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5%左右,今年全年增速將達到其此前預測的6.8%。
報道稱,盡管如此,即便明年中國經濟增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降,而只是放緩至IMF預測的6.3%,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會遠遠大于該機構的原本預期。
李昌鏞說:“我們當前看到的溢出效應要比我們想象的嚴重得多……其嚴重程度大約是我們此前認為的兩倍。”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亞洲多個經濟體的增長率就會減少大約0.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