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政策頻出,P2P行業洗牌或將加速。
隨著監管政策頻出,P2P行業洗牌或將加速。
有業內人士指出,監管的明確和強化將使行業的規范利好長期釋放,相關平臺應加力創新,嚴控風險,在細分領域實現同質化突圍。
自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相關部門嚴查違規操作平臺,有力促進了行業環境的凈化。盡管相關具體細則尚未落地,但《意見》的出臺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網貸之家日前聯合盈燦咨詢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月報顯示,9月份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額達1151.92億元,環比增長18.19%,單月成交量亦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同時,9月份P2P問題平臺發生率降至今年以來的最低點,為2.22%。
其中,民信貸9月成交量顯著增長,首次突破3億元。民信貸總經理唐武表示,P2P行業的不斷規范、整治推動行業環境向好,同時寬松貨幣政策的持續推行有利于平臺快速融資,網貸行業成交量得以快速增長。
近兩個月來,網貸行業成交量增速均超過18%。分地區來看,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和江蘇的網貸成交量居前五位,這五省市的累計成交量達1019.12億元,占全國總成交量的88.47%。漲幅最大的云南、吉林和甘肅9月份網貸成交量漲幅均超100%。
截至9月底,我國正常運營P2P網貸平臺達2417家,環比增加5.87%。9月,新上線平臺189家。如何在同質化的市場中爭得客戶成為P2P平臺必須面對的挑戰。
行業大佬們已經積極行動,加速轉型全線布局市場。陸金所將把自營P2P項目整合至平安普惠,轉型為一個第三方開放平臺。陸金所CEO計葵生表示,未來,陸金所還將引入更多種類的理財產品,將陸金所打造成為一站式滿足各種投資需求的“理財產品超市”+“資產交易平臺”。老牌P2P平臺紅嶺創投也宣布轉型“類銀行模式”,期望擺脫墊付模式,全面挺進大額融資業務。
在創新的探索中,P2P平臺可以嘗試與銀行、保險公司合作,增加平臺的權威性和信用度,還可以同權威的信用機構合作,建立大數據評分體系,減少違約事件的發生。“P2P平臺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要基于用戶潛在需求推出新平臺特性:平臺更透明、借貸關系更人性化、回報多元化。”有業內人士指出,只有不斷營造新的業務場景、模式更透明、更安全、風控更方便的P2P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出差異化的具有競爭力的風控體系,民信貸依托民信公司400人規模的線下風控團隊尋找真正有需求的客戶,并結合現場調查等多個環節篩選,以保障信貸安全。”唐武表示,良好的風控系統將是未來P2P平臺競爭力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