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給的優惠券越來越少了,而且一些美甲APP單價比店里都貴。”幾番選擇后,年輕白領宛瑩還是刪除了幾個美甲軟件,“碩果僅存”的只有河貍家和美容總監這兩個被她稱作“美容利器”的軟件。
“最近給的優惠券越來越少了,而且一些美甲APP單價比店里都貴。”幾番選擇后,年輕白領宛瑩還是刪除了幾個美甲軟件,“碩果僅存”的只有河貍家和美容總監這兩個被她稱作“美容利器”的軟件。
補貼下降是目前美業O2O的普遍趨勢,這背后是資本寒冬引發的融資難。融資“糧草”告急、行業特性阻礙頗多、競爭趨向寡頭化……曾紅極一時的美業O2O能美多久,成了市場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市場正倒逼著行業O2O泡沫褪去,資本寒冬推動美業O2O提前進入整合期。
燒錢導致“糧草”告急
不少O2O創業者把目光瞄向了美業這塊蛋糕,業內都說這塊蛋糕有“三高”:高毛利、高附加值、高速增長。投融界預測,2015年平臺上“互聯網+美業”項目數將達到697個。美容O2O、美甲O2O、美發O2O、美妝O2O……美業傍上了“互聯網+”,滿足了用戶“家里就是美容院”的幻想,創業投資人也嘗到了甜頭。
風口下,河貍家、小美到家、美容總監、容么么等美容O2O平臺紛紛涌現,在融資潮中占據一席。但資本市場寒冬來臨,以燒錢補貼聚攏服務者和用戶的手段已經難以為繼了,消費頻次偏低、用戶忠誠度低的特性讓一些團隊面臨“揭不開鍋”的風險。事實上,隨著河貍家以上門美甲切入美業市場掀起波瀾后,美業O2O市場被瘋狂熱炒,泡沫吹得很大,有喜也有憂,時尚貓、放心美、SHOW發等剛剛起步就已經被淘汰。
記者統計發現,除了河貍家外,絕大多數美業O2O的融資集中在A輪之前,今年2月河貍家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還算數額巨大,而隨后的8個月以來獲得融資的項目寥寥無幾。業內有這么個段子:一家美業O2O負責人在一論壇上被主持人問及融資狀況時,直言尚未拿到融資,并馬上反問“有人想投嗎?”燒錢力度大的美業O2O,已處于“糧草”告急的警戒線。
“美業O2O的補貼已經降低了很多,基本都沒有拿到投資。”小美到家創始人兼CEO李明博表示,通過燒錢換取用戶的公司已經不再被投資方看重,他坦言“這個階段很現實,誰拿到錢誰就活下來。”
上門模式阻礙重重
用戶消費頻次偏低,使用頻次為一周至一個月的消費者占43.7%,用戶非常滿意的僅占33.5%……易觀智庫近日發布《中國上門美容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5》顯示,上門美容行業進入市場啟動期,雖說半數白領已習慣上門美容,但也面臨著市場、安全和場景限制大的阻礙因素。上門美容平臺仍處于用戶培養階段,消費者認知度低,用戶黏性較差,想俘獲更多愛美人士的心,要走的路還很長。
“再預約下單,發現上次服務的美容師不在平臺了,新技師是否有資質也不清楚。”一周預約一次美容師上門的高頻用戶肖葉告訴記者,上門模式擔心地址等隱私泄露,而每次換一個新美容師又需要重新熟悉,水平高低參差不齊。有的美容師也擔心上門會產生自身安全風險,一些平臺美容師甚至會隨身攜帶報警器。
“美業O2O別看細分成很多項目,其實也就僅限于這么多了。”一位美甲O2O平臺合伙人告訴記者,上門服務的門檻和標準較高,目前市面上的上門服務還僅僅局限于按摩、面部美容和美甲這些簡單的服務,另外一些需要專業設備配備完成的服務如汗蒸、SPA等服務,極大地受到服務環境的影響,而且還需要手藝人隨身攜帶設備,非常不現實。
“在消費者家庭環境受限以及上門美業行業監管、資質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不太完善的情況下,美業O2O的上門模式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未來是否行得通也是無解。”縱索科技王翼表示。
寡巨頭無畏寒冬
小型O2O日子過得慘淡,而巨頭在資本寒冬中依然能覓得一杯羹。在9月促銷活動中,河貍家日單量峰值突破10萬單,繼續以50%的市場占比領跑美業O2O,而小平臺卻難以維持類似的營銷成本;緊跟其后的美容總監和小美到家日單量都在2000左右,瓜分了其余三成市場。
“資本寒冬讓小型O2O不再燒得起錢,客單價恢復正常,而客單量大的企業會收獲更多利潤,維持競爭力。”美業O2O兩極分化,風險投資機構目前投資更是謹慎,不過大企業依舊是資本追逐的對象。58到家日前收到3億元融資,在其CEO陳小華看來,58到家的融資對企業來說是一縷暖意。不過,在更多人看來,這折射著當今美業乃至整個O2O行業的一個信號:巨頭并不過于擔心甚至還會抱團取暖,寒冬屬于大部分的中小公司。
馬太效應籠罩美業O2O平臺,小平臺人員流失垮掉,手藝人將向大平臺聚集,美業O2O將進入寡頭競爭的時代。易觀智庫分析認為,在線上預訂、線下美容師上門服務的單一模式背景下,優化服務和合作擴展將成為未來上門美容平臺破局的關鍵。美容總監創始人兼CEO趙一表示,“未來多樣化、覆蓋范圍、融資能力及人才儲備將成為行業制勝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