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億元養老金明年可入市投資 逢低可關注三板塊】消息顯示,養老金入市時間敲定,將于明年開始進場。而投資者恐慌性情緒也逐漸消失,數據顯示,上周A股新增投資者達33萬,境外資金也開始小幅回流A股和港股市場。分析稱,調整往往為部分資金提供介入機會。建議近期可逢低關注國企改革、智能制造以及中日韓自貿區概念,強勢股謹慎追高。
新股民忙入市 基金頻加倉 逢低可關注三板塊
27日,滬指上午盤中最大跌幅達2.83%,但收盤卻上漲0.14%,全天振幅為3.18%,不少投資者在上午被震出。消息顯示,養老金入市時間敲定,將于明年開始進場。而投資者恐慌性情緒也逐漸消失,數據顯示,上周A股新增投資者達33萬,境外資金也開始小幅回流A股和港股市場。分析稱,調整往往為部分資金提供介入機會。建議近期可逢低關注國企改革、智能制造以及中日韓自貿區概念,強勢股謹慎追高。
滬指周二早盤一度跌近3%,但受養老金即將入市等消息刺激,下午V形反轉,最終上漲0.14%報3434.34點,短線站穩3400點。而早盤跌幅較大的中小盤股午后強勢反攻,創業板收盤大漲1.44%,沖擊2570點。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昨日稱,將分布在市縣的結余基金逐級歸集到省一級,是開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重要前提。當前人社部正會同財政部研究制定委托投資基金歸集和劃撥的辦法。
這也意味著,基本養老金有可能明年開始進入A股市場。今年8月份,國務院印發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不久后人社部副部長游鈞稱,截至2014年年底,養老金累計結余3.5萬億元,各地除去當期支付和支付準備外,約有2萬億元養老金可用于投資。
近期滬指已上漲12.50%,吸引場外投資者入市。中登公司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周(10月19日~23日)股市新增投資者33.03萬戶,環比增11.78%。其中,自然人投資者為32.96萬戶,占比為99.79%。截至上周末,投資者數量為9587.87萬人,已開立A股賬戶的自然人投資者數量為9487.64萬人。
而EPFR數據顯示,在截至10 月21日的一周中,約有2.9億美元小幅資金流入A股和港股市場,為近4個月內第二大單周資金流入。另外,海外追蹤A股的ETF也錄得約4.8億美元資金流入,為7月初以來最大單周流入。
萬聯證券首席投資顧問古振華對廣州日報記者表示,由于“雙降”后貨幣市場利率未明顯跟隨基準利率下調,央行周二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以引導資金利率下行。同時,9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降幅雖大幅收窄,但需求端仍非常疲軟,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環境使得A股有望延續反彈。分析稱,目前市場恐慌性情緒明顯減少,回調往往成為新機會。
建議
機構建議逢低可關注三大領域
9月份以來,新能源汽車、健康中國、信息軟件、券商板塊等都輪番上漲,多數個股將逼近阻力位。而國企改革、自貿區等主題漲幅并不大,因此,這些滯漲的板塊個股有望成為新的反彈領頭羊。
板塊一國企改革望迎來集中落地期
昨日,以“中航系”為代表的央企改革股大面積漲停。國海證券分析師代鵬舉認為,近期相關央企下屬上市公司密集披露集團與公司改革最新動作,有望重新點燃市場對于國企改革的預期。記者初步統計發現,僅10月份,就有招商地產、同方股份、紫光股份、中航動力、中航動控、中國中鐵、國藥一致等發布資產整合與重組公告。而中糧集團、國投公司等央企改革試點方案已獲國資委批復。另外,北京、上海、山東等多省市正在制定相關細化方案。廣發證券分析師陳果也認為,近期方案落地有明顯加速趨勢,央企與各地方國企動作頻頻,已經進入國企改革落地期。
代鵬舉認為,從央企層面,建議關注有資產注入預期的或整體上市的央企,依然看好六大試點集團,比如國投新集、號百控股等。地方國企層面,陳果建議關注改革進程較快的上海、廣東、山東等地,如氯堿化工、東方創業、深深房A、魯商置業等。
板塊二智能制造調整或添新機會
新華社報道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3日宣布: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默克爾將于29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有機構人士指出,默克爾訪華給智能制造主題帶來一定的想象空間。但整體上,該板塊還是得益于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而且從目前來看,“十三五”智能制造規劃即將出臺,中國正在積極布局,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這也意味著智能制造仍然是A股市場的大主題,市場出現調整抑或是介入機會。
廣發證券分析師劉國清就指出,工業4.0 板塊的投資機會將貫穿全年。經過近期的調整,很多個股存在超跌反彈的大機會。行業內主要收益個股有東方精工、天奇股份、慈星股份、銳奇股份、海得控制、機器人、沈陽機床、博實股份等。
板塊三中日韓自貿區概念有望“冒泡”
10月27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稱,外交部在26日就國家領導人訪問韓國并出席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表示,訪問期間,雙方還將簽署經貿、教育、環境、科技、人文等領域雙邊合作文件。
多數機構人士表示,自貿區已成中國對外開放和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窗口,預計中日韓自貿區概念股有望獲得短期的反彈機會。而自貿區建立將使得港口和海運行業最先受益,因此,在個股上,建議重點關注北方地區重要港口和海運企業,如大連港、天津港、連云港、營口港、日照港等等。
鏈接
備戰年底排名基金頻繁加倉
權威統計數字顯示,上周樣本內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剔除QDII和指數型基金)平均倉位自節前的79.16%上升2.61個百分點至81.77%,而部分基金凈值也迅速增長。可見基金為爭奪年底業績排名而頻頻加倉。
偏股型基金倉位升至八成
為備戰年底大考,近期基金動作頻頻。眾祿基金研究中心倉位測算的結果顯示,上周樣本內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倉位自節前的79.16%升至81.77%。
537只偏股型基金中,有148只基金倉位基本保持不變,有282只基金選擇加倉,有107只基金選擇減倉。加倉幅度居前的是中銀基金、中海基金、財通基金、招商基金、申萬菱信基金等。
同時,部分基金凈值的變化也證實了基金加倉舉措。如長盛電子信息主題倉位在二季度末已降至1%以下,而截至本周一,該基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凈值飆升23.7%,可見近期基金經理已大幅提高倉位。
新華行業輪換配置二季度末倉位不足1%,但本月以來其凈值上漲了12%。三季報顯示其在三季度將倉位提升到了六成左右。
有市場人士表示,10月份以來此前倉位較低的基金已開始逐步買入。如上周三滬指大調整,但隨后兩個交易日即出現反彈,“估計是部分機構資金在低位吸籌。”
末季基金押寶三大行業
數據顯示,截至上周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業是建筑、通信和餐飲旅游,配置倉位分別為3.69%、3.57%和3.33%。
浦銀安盛精致生活的掌門人吳勇則指出,四季度新興成長行業仍將是市場主線,包括傳媒、餐飲旅游、智能電子設備、環保等。與此同時,在人口紅利漸行漸遠的背景下,制造業升級是長期趨勢,包括工業4.0、高鐵、核電等。此外,迪士尼、國企改革、區域規劃等主題性的機會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