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加入百度系 一次市場的自我優化】燒錢和同質化,是互聯網企業競爭的必由之路。互聯網企業的特點決定了“小而美”難以生存,規模足夠大才能有穩定的贏利模式。在市場上,相愛相殺,不過是利益二字。
燒錢和同質化,是互聯網企業競爭的必由之路。互聯網企業的特點決定了“小而美”難以生存,規模足夠大才能有穩定的贏利模式。在市場上,相愛相殺,不過是利益二字。
雖然這一年距離結束還有兩個月,但已經可以“定論”,2015年是互聯網公司聯姻之年。
年初,滴滴和快的合并;4月,58同城和趕集網合并;9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10月,攜程和去哪兒也在一起了。
這8家公司,都曾經是競爭對手,有的甚至曾是你死我活的“仇敵”。但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市場上,相愛相殺,不過是利益二字。市場殘酷而又美好,正體現在這里——市場具有自我優化的能力。
具體到百度與攜程的此次交易,可謂市場自我優化的經典之作。原本,百度旗下的去哪兒網,以后起之秀的姿態,對攜程形成嚴重的威脅。去哪兒與攜程,都屬于在線旅游行業的巨頭,去哪兒網雖然在體量上距離攜程還有較大的差距,但其增速遠超攜程。這決定了二者之間的競爭態勢,一個攻,一個守。第二名與第一名之間的攻守,往往是雙方都很辛苦,反而會給第三名獲得機會。顯然,長久廝殺下去,獲益者,很有可能是第三名和第四名。
廝殺并非不理性,停止廝殺一定是理性之舉。突然之間,百度和攜程宣布了合作,百度用去哪兒網的約45%股權,換得攜程約25%的股權。換股結束之后,攜程成為去哪兒的第一大股東,百度成為攜程的第一大股東。這樣一個方案的完美之處在于,在結束了廝殺之后,將二者的協同效應發揮到最大。原本,攜程和去哪兒各有所長,但雙方一個為了防御一個為了進攻,出于競爭的需要,一方面燒錢不可避免,一方面會導致雙方業務的同質化。
這種局面,在滴滴、快的,58、趕集,美團和大眾點評之間的競爭中,屢見不鮮。燒錢和同質化,是互聯網企業競爭的必由之路。互聯網企業的特點決定了,“小而美”難以生存,規模足夠大才能有穩定的贏利模式。在燒錢不可持續的情況下,上述企業,終于從大打出手走向了談判桌,最后成功聯姻。
但是,攜程和去哪兒的“在一起”,還要比其他幾家公司的合并更有看點——從百度的視角看,這次聯姻不僅僅是一次在線旅游業務的整合,而是對百度的O2O戰略一次重大利好。眾所周知,O2O目前是百度轉型的主攻方向,其旗下的糯米網,是生活服務類O2O業務的重鎮。糯米網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團和大眾點評。在此之前,大眾點評和美團打得不可開交,反而有利于第三名的糯米,但隨著老大和老二的合并,處于第三的糯米晉級第二之后,勢必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如今,隨著攜程加入百度系,攜程+去哪兒,在酒店旅游業務方面的優勢,將會把大眾點評和美團的酒店業務形成重大阻擊。尤其是對于欲從餐飲團購領域抽身而大舉進軍在線旅游市場的美團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壞消息”。從這個角度來說,百度與攜程的聯姻,不僅僅是百度對在線旅游市場的,也是對美團和大眾點評聯姻的一次還擊。
眼下,有人說資本寒冬已經來臨。這或許體現在互聯網企業燒錢不再那么任性,但也體現在以更理性的方式布局。上述公司的合并與聯姻,是互聯網市場“非理性繁榮”之后的階段性變化。以資本運作的方式,化解恩怨、減少成本、協同利益,既顯示了相關公司成熟,也顯示了市場的理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