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和平均預期收益率同時下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創近三年季內最大跌幅。三季度有233款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其中興業銀行未達標產品數量最多,達66款。
2015年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和平均預期收益率同時下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創近三年季內最大跌幅。三季度有233款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其中興業銀行未達標產品數量最多,達66款。
收益中樞下行提速
銀率網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161家商業銀行共發行14619款理財產品,環比減少8.28%,同比減少8.61%,發行量負增長。三季度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創近三年季內最大跌幅。外幣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下行至2013年年初水平。
其中,中低收益區間產品發行量增長迅猛,9月份主力發行區間發生轉換,收益中樞下行提速。三季度有307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低于3%,環比增長160.17%;有1357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落在3%到4%區間,環比增長193.72%;有5291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落在4%到5%區間,環比增長45.76%;有6135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落在 5%到 6%區間,環比下降32.63%;有201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超過6%,環比下降60.12%。
銀率網分析師閆自杰認為,目前已進入一個較長期限的低利率時期,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下滑短期內難有改觀。銀行普遍有四季度收緊投資規模,加強風控管理的傳統,因此預計四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會進一步收縮。
不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中樞逐漸下行至4%-5%這一區間,看似失去了2013年以來的高收益光環,實則同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固定收益類產品相比,綜合考慮收益和風險因素,依然是現階段比較理想的穩健投資渠道。
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在這種大趨勢下,對于個別大幅超出行業平均收益水平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應注意兩點風險,一方面是產品背后的項目風險,另一方面如果利率進一步下滑,產品可能會面臨債務人提前還款,從而造成產品提前終止。
233款產品未達標
銀率網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有233款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其中有4款為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其他229款全部為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
據悉,三季度未達到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所有理財產品中,主要是掛鉤股票指數和黃金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二者合計占比超80%;其次是掛鉤股票和匯率的構性理財產品,分別占整個未達標產品數量的7.30%和4.72%;掛鉤基金、利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占比較小。
其中,未達標產品數排名前五的銀行分別是興業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匯豐銀行,未達標產品數分別為66款、41款、27款、18款、12款,合計占未達預期最高收益率產品總量的7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