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研究員:央行應放棄M2壓低Shibor直到PPI轉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范建軍建議中國央行對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控框架作出重大調整,放棄廣義貨幣M2增速,改用上海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Shibor)或隔夜回購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放棄高估通脹CPI,構建新的通脹指數;通過定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并以公開市場操作配合,將Shibor拉低并穩定在1%附近,直至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由負轉正為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范建軍建議中國央行對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控框架作出重大調整,放棄廣義貨幣M2增速,改用上海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Shibor)或隔夜回購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放棄高估通脹CPI,構建新的通脹指數;通過定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并以公開市場操作配合,將Shibor拉低并穩定在1%附近,直至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由負轉正為止。
《中國證券報》發表的范建軍文章稱,當前貨幣政策之所以難以向市場利率傳導,一個原因可能是以M2增速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中介目標。剔除定期存款后,實體經濟中的真實M2增速與央行公布的M2增速存在巨大偏差,比如上月M2實際增速僅為10.5%,央行公布的是13.1%;多數月份真實M2增速已明顯低于GDP增速;1-9月剔除了定期存款后的M2增速算術平均值僅為5.3%。
范建軍認為,M2已不適合作為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中介目標,除了存款數據自身極不穩定外,在存款利率市場化完成后,精確統計存款期限結構和利率水平也越來越難。而且,國內金融市場及國際商品和金融市場對M2的分流越來越明顯。
另外,他認為,CPI指數也不適合作為中國這種發展中國家的通脹指數,用它監測物價總水平可能大大高估通脹形勢,因為中國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過小,而且在城鎮化進程中,CPI始終面臨食品和生活性服務價格結構性上漲的壓力。
因此范建軍建議,為便于市場形成穩定的預期,央行應在兩次升降息操作的間隔期內,借助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調控工具,將Shibor或“隔夜回購利率”穩定在前次升降息操作設定的目標值水平線上。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后,現有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免 ?調控機制即可廢止。具體操作方面,可將定期降準結合公開市場操作,拉低Shibor,讓其穩定在1%,直至PPI由負轉正。
至于替代CPI的新通脹指數,范建軍建議可考慮將價格采樣對象設為:扣除食品和燃料后的全社會消費零售品+典型服務業,原有CPI指數可作為反映低收入階層生活成本變化的民生指數繼續保留。在新指數推出以前,參考CPI、GDP平減指數和PPI等多項指標綜合判斷。他還建議,統計局編制并定期發布工業部門平均產能利用率的月度統計數據。
最后,范建軍提到,在放松貨幣的同時更應關注“流動性陷阱”——企業惜借、銀行惜貸問題。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是總量調控,即在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盡最大可能釋放經濟的產出潛能。財政政策的首要任務是結構調控,因此在放松貨幣的同時,還應制定更為積極的財政支出政策與之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