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的印度,投資經營需本土化智慧。
一、政治與文化
2014年印度總人口12.95億,是“世界第一大民主國家”,政治角力對政策影響極大,觸及多數人利益的改革難以落實。官僚體系效率低下、腐敗問題多受詬病,隱性成本較高。且聯邦制下的印度權力分散,地方政府法規政策對營商環境的影響更為直接,企業也可多渠道影響政策制定。2014年上任的莫迪總理將“印度制造”、改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作為核心任務,但改革進程挑戰重重。
在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的印度,投資經營需本土化智慧。流傳數千年的種姓制度至今仍根植于民眾意識;部分地區保守的文化傳統限制了婦女的教育和工作;國內語言上千種,官方語言之一印地語的使用者僅占總人口40%;占比約80%的印度教徒與約14%的伊斯蘭教徒長期存在教派沖突,文化復雜性必須重視。
二、宏觀經濟
2014年印度GDP總量2.067萬億美元,過去12年年均增速7.73%,但人均GDP僅1595美元,且經濟增長并未創造相應就業,仍有近25%的貧困人口。
2014年,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貢獻了GDP的17%、30%和53%,TMT、金融、文化創意等服務業相對發達,農業、制造業較為落后,雇傭50%以上勞動力的農業是效率最低的經濟部門,制造業增加值僅占GDP17%。
2014年,消費、投資、凈出口分占GDP的71%,31.4%和-2.4%。盡管市場規模龐大,但消費水平兩極分化、城鄉差距明顯,整體價格敏感。由于原油進口率達75%,國際油價波動對經濟影響顯著。針對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引發的通縮風險,2015年印度央行4次降息將回購利率調至6.75%。
三、勞動力
印度擁有龐大的年輕勞動力人口,35歲以下人口占比65%,但近68%人口仍生活在教育、基建落后的農村中。2010年,印度未受教育勞動力占比40.3%,受高等教育勞動力占比9.8%,15歲以上成人識字率73%;婦女勞動參與率僅28.5%,導致整體勞動參與率56.4%。
同時,盡管印度勞動力成本較低,但管理等隱性成本偏高,且勞動法對中小規模企業的雇傭、解雇存在嚴苛限制,工會力量強大,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企業擴大規模激勵不足,釋放潛在的人口紅利仍有諸多阻礙。
不過,得益于數學天賦、嚴格的教育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印度也培養了大量以“印度理工人”為代表的計算機工程師精英,為印度在軟件、互聯網等信息服務業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四、基礎設施
印度公路多為土路,狹窄擁堵且雨季嚴重影響運輸;鐵路網事故多發、速度低、延誤率高;電力缺口較大,長期制約經濟發展。
體制機制問題是基建落后的直接原因。印度法律規定了較高的征地補償,且需獲得70%/80%利益相關方的同意。由于農村人口規模龐大,莫迪政府對土地和勞動法的改革嘗試阻力巨大,征地困難直接影響了印度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中資企業在印多租賃房屋、土地開展經營。
印度通訊基礎設施相對發展迅速。2014年印度網民達3億,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人數第2多的互聯網市場;移動互聯網滲透率約15%,占互聯網總流量的65%;網民、移動互聯網民年均增速高達33%和55%。但印度電信運營存在市場分割、網絡覆蓋不完整、網速較慢且不穩定等問題,目前3G網絡發展較快。
五、金融環境
印度有健全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如孟買證券交易所(BSE)、印度國家股票交易所(NSE)等。2015年9月共有5500家公司在BSE上市,總市值1.64萬億美元。
但印度人支付、投資習慣仍較為傳統,僅約2億人擁有銀行賬戶,1.7%人口擁有信用卡,現金支付占據主流,且多傾向于黃金等實體資產投資。
印度法律已放開外匯管制,但實際操作中政府對資本流動仍有諸多限制。伴隨制造業出口重要性上升,印度政府或有動力允許盧比持續貶值。2011年至2015年10月,盧比對美元累計貶值近50%,匯率風險務必重視。復雜的稅收制度也是投資印度的難點之一。
六、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
1.TMT
得益于人才優勢和政府支持,當前印度TMT創業、投資炙手可熱。2015年上半年,印度互聯網企業僅公開融資額已達35億美元,誕生了各領域中美互聯網巨頭的“印度版”。天然的英語優勢和海內外印裔精英為初創企業帶來了用戶群和資源優勢,但也要面對美國互聯網巨頭直接競爭、語言文化復雜和通訊基礎不足的風險。
電信、手機、消費電子品等產業也存在投資機遇。但在價格敏感的印度,合人民幣1000元以下的智能手機占據80%的市場份額。投資印度需長期投入、樹立品牌,并贏得規模經濟和成本優勢。
2。零售和電子商務
2014年印度零售市場規模5250億美元,但以位置分散、無組織的雜貨小鋪為主體,商店租金較高,流通環節臃腫。電子商務借勢快速發展,2014年移動平臺更貢獻了41%的電商銷售額。但基礎設施仍會影響線下物流的成本和效率。
3。電力和可再生能源
印度電力總裝機規模2.45億千瓦,電力需求快速增長,2013/14年平均電力缺口占需求6.7%,且以煤炭為核心的能源結構亟需調整。目前,可再生能源僅占總裝機容量28.8%,太陽能、風能等潛力尚未充分開發。但需警惕投資過度風險。
4。工業制造
紡織、皮革、汽車及配件、化工、建筑、機械、電子、鋼鐵等工業制造門類均為政府優先發展方向。但印度產業集群尚不成熟,征地、基建、勞動法、隱性成本等風險仍需警惕。且為促使外商本地化生產,印度政府或采取提高進口關稅等措施。
5。醫療制藥
在將“全民免費醫療”寫入憲法的印度,西方國家的專利藥品可以低成本仿制,高品質、低價位的醫療條件吸引了大量國外患者赴印醫療旅游。目前,印度醫藥市場價值約200億美元,行業規模全球第2.
6。農業
印度擁有全世界1/10的可耕地,是世界最大糧食生產國之一;且三面環海,適合魚類養殖。
7。交通基礎設施
印度落后的道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對中企存在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