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閃購“一天公司” 下的什么棋?】華誼收購了一家成立僅一天的公司,這當然不是一次“商業邂逅”或“巧合”,這次“閃購案例”勢必突破舊有的明星經紀合作方式,為未來的中國娛樂市場掘出更出路。
華誼收購了一家成立僅一天的公司,這當然不是一次“商業邂逅”或“巧合”,這次“閃購案例”勢必突破舊有的明星經紀合作方式,為未來的中國娛樂市場掘出更出路。
華誼閃購“一天公司”,這則新聞瞬間火了。
停牌近3個月的“華誼兄弟”,22日發布了重大資產收購計劃,擬以7.56億元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藝人股東或藝人經紀管理人,合計持有其70%股權。而這家公司的成立與核準日期為2015年10月21日,也就是收購前一天。
收購一家成了僅僅一天的公司,華誼與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不可能是一次“商業邂逅”或“巧合”,而華誼背后究竟醞釀怎樣一盤棋局?
在公告中可以看到,收購前的東陽浩瀚股權結構為:睿德星際(天津)文化信息咨詢合伙企業 (有限合伙)持有目標公司15%的股權,明星股東們共持有目標公司85%的股權。交易價格則依據明星股東承諾的目標公司2015年度經審計稅后凈利潤的12倍(約合人民幣10.8億元).
華誼則以此估值為收購價格的計算基礎,這意味著,東陽浩瀚要在2015年余下的兩個月多的時間內創造9000萬元的利潤,這個業績顯然并不輕松。
在收購細節中鈦媒體記者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根據華誼兄弟發布的公告顯示,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業務包括影視劇項目的投資、制作和發行,藝人衍生品業務的開發和經營,此次收購所涉及的藝人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共6人,這些藝人則全部出自華誼。
本故事并非純屬巧合
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一經播出,不僅穩穩占據收視率第一的寶座,而且引發了現象級的關注度。鈦媒體記者在華誼官網中看到東陽浩瀚中的:李晨、angelababy 、鄭愷、陳赫、杜淳、馮紹峰這6位藝人,其中《奔跑吧兄弟》的7位固定成員中,李晨、angelababy 、鄭愷、陳赫4位又都出自華誼。因此《奔跑吧兄弟》的明星合作,其實主要來自華誼,而這一深度合作也并非巧合。
其實早在2008年,浙江衛視就與華誼兄弟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華誼作為后方培養輸送藝人資源庫,浙江衛視則為雙方合作打造曝光平臺。最好的例子莫過于浙江臺推出的《爸爸回來了》真人秀節目,節目中的出鏡嘉賓以華誼藝人為主,甚至華誼的BOSS王中磊也親自出鏡為節目“撐場”。而這樣全情投入配合的背后,其緊密的利益關系不言而喻。
翻看華誼兄弟近年來的新聞不難發現,幾年來前后近70名藝人先后解約,尤其是范冰冰、黃曉明、周迅等超級明星的流失,造成一定資源折損。而剩下的藝人中如李冰冰、霍思燕、李小璐等主力藝人,不再適應當下的年輕市場。面臨藝人資源斷層的現象,以及新一代一哥一姐空缺的尷尬境地,這些將華誼推向新的考驗當中。
不可否認的是,《奔跑吧兄弟》的確是華誼的一劑良藥。借著節目IP高溫不退的優勢,華誼還推出了《跑男》大電影,讓IP持續發酵變現。
利益交織下的資本運作
根據華誼兄弟與明星股東分別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所顯示:“所有明星股東承諾,業績承諾期限為5年,自標的股權轉讓完成之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其中2015年度是指標的股權轉讓完成之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2015年度承諾的業績目標為明星股東為目標公司實現的當年經審計的稅后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9000萬元,自2016年度起,明星股東承諾每個年度的業績目標為在上一個年度承諾的凈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15%。若明星股東未能完成某個年度的‘業績目標’,則明星股東同意于該年度的審計報告出具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以現金的方式(或目標公司認可的其他方式)補足目標公司未完成的該年度業績目標之差額部分。”由這則《協議》可見,明星除了利益,還有很多業績需要完成。
對于“收購一家僅成立一天公司”的質疑,華誼兄弟所做的回應是:“華誼最看重的是公司這些明星股東的影響力,這是華誼兄弟公司管理方式的一種創新。”可見,這是一種創新模式的激勵方式,此前藝人簽署傳統的經紀合同后,需要被動接受公司所安排的演出、活動。而簽署《協議》的明星股東,則心甘情愿為公司主動創造財富,因為自己不再是“棋子”的角色,他們成為了企業經營的參與者。
當華誼完成對東陽浩瀚股東藝人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人的收購案,實則是一種創新模式下的合伙人制度,意在為旗下明星的股份進行資本運作,實現共贏互利的局面。而收購一天公司的事件本身,也為復牌后的華誼股價注入了一針興奮劑,復牌當天華誼股價最高上漲了9.85%,尾盤回落以8.39%的漲幅報收。
雖然是一次有備而來的“突如其來”,但這次“閃購案例”勢必突破舊有的明星經紀合作方式,為未來的中國娛樂市場掘出更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