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資產配置荒”的經濟環境下,熱點城市特殊人口與金融資源稟賦,在優質資產相對稀缺的情況下,對市場資金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在宏觀經濟增長中樞下移和住宅供求矛盾基本平衡的大環境下,熱點城市樓市能否獨善其身,值得高度關注。
在近期全國房地產市場顯露疲態時,熱點城市土地市場高價地、高溢價率頻繁出現,走出一波獨立行情。在市場“資產配置荒”的經濟環境下,熱點城市特殊人口與金融資源稟賦,在優質資產相對稀缺的情況下,對市場資金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在宏觀經濟增長中樞下移和住宅供求矛盾基本平衡的大環境下,熱點城市樓市能否獨善其身,值得高度關注。
“資產配置荒”增強了熱點城市土地的投資吸引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一定程度造成流動性在全球范圍內的泛濫,增加了優質資產供不應求的矛盾。我國也同樣存在資產配置難題。股票市場巨幅波動,降低了股票資產的吸引力。而金融市場流動性并不因此而消失。在這種情況下,熱點城市人口穩定增長和金融資源集中的優勢,在資產配置荒的大環境下,成為部分市場資金追逐的對象。近期,北京、上海等熱點城市土地市場持續火爆,不斷創出歷史新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熱點城市持續火爆的土地市場能否在未來實現全部預期收益,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從全國看,土地市場已明顯降溫,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土地共成交10.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30.1%,降幅大于推出量。同時,各類土地成交出讓金13507億元,同比減少22.7%。其中,住宅用地成交4.4億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33.6%,出讓金同比減少18.9%。
從需求動力分析,按照當前熱點城市土地價格估算的住宅均價將達到15萬元/平方米左右的天價,如此昂貴的住宅價格能否被市場有效消化是個未知數。據房地產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熱點城市住宅交易相當部分屬于“置換”需求。盡管這種“置換”從某種程度抬高了市場對住宅高價的承受能力,可處在“置換”鏈條最底端的人群購買能力卻十分有限。其結果則是中低收入人群住宅置業向城市邊緣集中,最終會因為購買力約束導致“住宅置換”鏈條的破裂。從資產投資價值分析,雖然市場預期熱點城市住宅價格回調可能性較小,但住宅投資本身價值也不大。熱點城市住宅租金收益率已經遠遠低于基準銀行存款利率。即使東京、香港、臺北等國際性大都市,也曾出現過住宅價格大幅下跌。因而北京、上海等地住宅的投資風險依然存在。
從互聯網經濟模式分析,住宅自然屬性將會顯著增強。互聯網等新經濟模式的崛起,縮小了市場主體之間的空間距離,以往依靠人口與資源集中優勢所產生的住宅投資價值,未來可能會逐步下降。如果互聯網經濟進一步發展,那么未來也不排除企業員工因地制宜在住宅附近集中上班的可能性,而實體企業也無需在城市核心區域設置,通過互聯網交易和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幾乎所有的日常消費都可以瞬時完成。這種新經濟模式在熱點城市體現的更為明顯。
從根本上分析,房地產作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已經不符合我國經濟轉方式和調結構的要求。穩定住房消費主要在于為經濟結構調整陣痛提供一個安全緩沖,并不是驅動房地產業非理性增長。熱點城市住宅開發存在資源和社會約束,也不可能無限增長。高房價沖擊將影響到熱點城市中長期產業發展動力,需要高度關注其持續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