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熱潮逐漸升溫,日漸成為中國經濟“走出去”的關鍵力量。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力圖通過海外并購來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占領新的市場,并成為全球競爭的領導者。
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熱潮逐漸升溫,日漸成為中國經濟“走出去”的關鍵力量。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力圖通過海外并購來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占領新的市場,并成為全球競爭的領導者。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的最新調研顯示,雖然從交易數量和金額上看,中國海外并購的勢頭的確很強,但如果是從并購完成率來看,中國買家海外并購交易的完成質量并不高,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仍處于起步階段。在這份《迎接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新時代》的報告中,BCG剖析了諸多中企海外并購失敗的根本原因,分享了成功企業的經驗,并對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海外并購的挑戰給出了建議。
自身能力還須更上層樓
BCG報告指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持續升溫,僅2014年,中國企業就達成了154宗海外并購交易,交易金額高達261億美元。然而,中國買家的海外并購交易完成率僅為67%,與發達市場買家相比差距甚遠。為了提升交易完成率并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大的成功,中國買家必須下大力氣積累海外并購所需的專業技巧和能力,并培養國際化人才。
是什么原因導致諸多并購交易以失敗告終?BCG研究發現,并購戰略不清以及盡職調查欠完善是導致交易落空的主要原因。即便交易順利完成,企業也常常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并購后整合(PMI)規劃不善及執行不力是癥結所在。并購失敗意味著企業白白錯失了大好機會。如今,中國買家面臨絕佳機會,有望在全球并購舞臺上躋身領先者行列。但他們必須培養和提升專業并購能力,同時還須迅速采取行動,抓住當前全球宏觀經濟趨勢的有利時機及時出擊。
中國買家新目標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持續升溫是國內外多方因素合力的結果。從國內情況來看,相對寬松的經濟政策以及中國民營企業的崛起推動大量國內企業通過海外并購來實現全球擴張。從全球視角來看,歐元區債務危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低價收購歐洲企業的契機,而國際金融危機過后歐洲經濟減速又為中國企業創造了理想的海外投資環境,不僅相對壓低了資產估值,更為未來的經濟增長埋下了伏筆。
報告作者之一、BCG合伙人羅英表示,“為保證國家經濟和企業的正常運轉,抵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能源和資源型標的歷史上向來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重要目標。然而,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深入,希望借海外并購之力來獲取市場份額及提升核心能力的中國企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比例。他們力圖通過海外并購來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占領新的市場,并成為全球競爭的領導者。他們還希望通過海外并購獲取國外先進技術以及寶貴的品牌和海外市場管理經驗,并對沖國內經濟波動的影響?!?/p>
近年來,歐洲和北美市場已超越亞洲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首選目的地。2014年,以歐洲和北美為并購目的地的交易數量占到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交易總量的60%左右,而針對東亞等傳統并購目的地的交易數量驟減。
盡管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目的地有所轉變,但不少中國企業對海外并購缺乏清晰的路線圖,并購目的含混不清,或對協同效應的價值和把握方式了解不足。此外,不少中國企業的盡職調查團隊缺乏國際化經驗,對海外商業法律環境了解不多,在盡職調查過程中不能精準識別風險點。
在交易完成后,一些中國買家無法達到預期的并購后整合效果,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對整合過程進行全面詳盡的思考和規劃,進而導致買家和被收購企業無法在成本和收入協同上達成一致,也無法共享在促銷、產品組合以及供應鏈等領域的最佳實踐經驗。
成功企業經驗剖析
中國企業應如何應對在海外并購中面臨的重重挑戰和困難?BCG報告指出,成功的海外并購項目由厘清戰略、有效執行和能力建設三大關鍵支柱構成。企業領導人應充分利用內部資源和外部數據處理工具,根據公司愿景和戰略,結合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全面分析,梳理企業海外并購的優先發展領域,并以此為基礎來制定清晰的海外并購戰略。
相對而言,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仍處于起步階段,中國買家在躋身全球舞臺的過程中難免經歷“成長的煩惱”。但在爭奪最炙手可熱的資產時,競爭之激烈同樣不言而喻。因此,中國企業必須從以往的失敗和成功中充分汲取經驗教訓,并從其他積極投身海外并購的買家,特別是來自發展中市場的企業身上總結寶貴經驗。中國企業在培養和提升專業并購能力,以及吸引擁有國際化經驗和海外并購專識的高端人才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一系列艱難險阻,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最終的收獲絕對能“值回票價”。中國企業應全力把握海外并購的黃金契機,在全球領先企業中占據寶貴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