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央行此次政策出臺體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綜合考量,有利于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創造良好環境。
央行日前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同時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并于同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繼今年8月25日之后兩個月內,央行第二次打出“雙降”組合拳。專家表示,央行此次政策出臺體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綜合考量,有利于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創造良好環境。
央行四個月內三次“雙降”
“要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用好財政政策空間相對較大的優勢,合理運用降準、定向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手段,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妥善應對和化解風險,促進經濟筑基固。”10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央黨校就當前經濟形勢和重點工作作報告時指出。
總理話音剛落,央行旋即宣布降息、降準和定向降準。這是央行6月27日宣布定向降準并同時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8月25日宣布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后,不到4個月第三次同時降息降準。
本次降息的方向有所側重。具體來看,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央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
在降息的同時,央行決定,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并抓緊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加強央行對利率體系的調控和監督指導,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9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33.73萬億元。按此計算,本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理論上可釋放資金6686.5億元,再加上定向降準的0.5個百分點,本次降準釋放的資金規模應在1萬億元左右。
“雙降”組合拳護航穩增長
進入2015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三季度GDP從一、二季度的7%回落至6.9%。
“我國PPI連續43個月負增長,創下歷史新低,有必要釋放流動性,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另一方面CPI同比上漲1.6%,物價整體水平較低,為基準利率下調打開了通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表示。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較為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仍在調整分化,復蘇動力不足。從國內看,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爬坡過坎”關鍵階段。今年以來,長期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增速明顯放緩。前三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10.3%,增速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別回落1.1個和5.8個百分點。
“實體經濟挑戰仍然比較嚴峻。雙降是為穩增長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助于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對于緩解經濟下行,改善企業經營狀況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外形勢依然復雜,我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需要繼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定向精準貨幣政策注重實效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調整優化了定向降準的標準。與以往通常額外降低農村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不同,此次央行宣布“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把支農、支小的大銀行納入定向降準政策范疇,有利于進一步激勵大中型銀行等‘主力部隊’開拓‘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最終有利于金融資源彌合經濟結構短板,全面促進結構調整。”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說。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調整后的定向降準標準主要考慮了金融機構符合宏觀審慎經營的情況、“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及存量占比的情況,也綜合考慮了“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總量等情況,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在“雙降”的同時,央行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并抓緊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加強央行對利率體系的調控和監督指導,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下一步,要讓金融市場和機構更多地使用諸如SHIBOR、短期回購利率、國債收益率、基礎利率等市場利率作為產品定價的基礎,逐步弱化對央行基準存貸款利率的依賴;要通過一系列改革來疏通利率傳導機制,讓短期利率的變化能夠有效地影響各種存貸款利率和債券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