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商業化初現曙光 鋰電池產業6股迎來拐點】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動力電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熱度明顯上升,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的火爆階段,由于鋰電池也是儲能的技術路線之一,儲能商業化應用初見曙光。
點擊查看>>>個股研報 個股盈利預測 行業研報
新能源電池廠忙擴產 儲能商業化提速
動力電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熱度明顯上升,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的火爆階段,由于鋰電池也是儲能的技術路線之一,儲能商業化應用初見曙光。不過,有基金人士認為,由于儲能技術路線多樣,目前用在國內光伏電站等成本仍然過高,儲能直接商業應用短期內不會特別快
新能源汽車風起,行業上游迎來爆發。全球產量居前的龍頭電池廠紛紛在華設廠,最新一例是LG化學27日投產的新能源電池項目,國內電池龍頭產能也持續釋放。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動力電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熱度明顯上升,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的火爆階段,由于鋰電池也是儲能的技術路線之一,儲能商業化應用初見曙光。
上游企業忙擴產
繼三星SDI西安工廠竣工, LG化學新能源電池項目(一期)27日在南京投產,預計明年實現量產,年產能達10萬臺以上,該項目是LG化學的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廠。公司計劃將汽車動力電池產能從2016年滿足全球5萬輛電動汽車增加到2020年滿足20萬輛電動汽車,增長4倍。
華創證券分析,由于電動汽車下游需求旺盛,目前我國動力電池處于供不應求階段,根據一二線動力電池廠商擴產計劃,供不應求局面至少維持到15年底。中國動力電池龍頭國軒高科公司2016年有望擴張產能至6億Ah以上。兼有儲能及鋰電池業務的南都電源三季報顯示,動力鋰電池實現對多家車企批量供應,收入6549萬元,而去年同期還沒有相關產能。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鋰電池產能600MW,并持續釋放,預計今年年底前完工1200MW的新產線。
電池需求火爆也傳導到上游材料。
“今年動力電池、電池材料都賣瘋了,單子多到來不及接,要投的基金好多,終于等來好時光。”滬上一家孵化期風投公司專注于新能源投資的經理如是向上證報記者感嘆。她預計未來1至2年產能不足現象仍將持續。公司2008年投資了一個電池項目,由于目前市場火爆,已開始考慮退出,潛在投資方報價一輪高于一輪。
資本的嗅覺最為靈敏,今年下半年以來,上證報記者不時在行業群中看到上市公司求購動力電池的相關項目。二級市場也如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股市大調整后率先恢復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9月以來電池板塊平均漲幅33.54%,儲能板塊漲幅高達42.53%。
由于需求旺盛,電池價格居高不下,相關公司三季報業績亮眼。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目前,綜合已經發布三季報上市公司的數據,前三季度電池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6.26%,凈利潤同比增長63.25%,儲能板塊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18.32%,凈利潤同比增29.92%。其中主營鋰電池的杉杉股份、當升科技、天齊鋰業、欣旺達前三季度業績均同比增逾100%,杉杉股份大增約341.28%。主營儲能的猛獅科技、陽光電源前三季業績增長也超過100%。
商業化路徑隱現
規模化和本土化生產使得原本就擅打價格戰的日韓電池企業有實力帶頭降成本。
“韓國兩家企業LG、三星搞得全球電池廠日子都不好過,價格壓得很厲害。”一家歐洲電池廠內部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據介紹,目前歐美的動力電池路線以三元材料為主,約2元/瓦時,國內主流路線是磷酸鐵鋰,價格在2-2.5元/瓦時。
LG化學公司方面近期宣稱,到2016年底,電芯電池報價可接近1元/瓦時,這一價格被業內譽為“殺手級”水平。盡管業內預計其心理戰的成分居多,實際報價并不會低至1元,但也確實給競爭對手留下的空間不多。
在全民光伏聯合創始人、能源互聯網專家歐文凱看來,這一波火熱需求會刺激動力電池的大肆擴張,價格戰很快到來,如光伏一樣。
他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動力電池及儲能降成本的路徑是,終端市場需求起來,對中上游材料就有極大的需求,刺激中上游產能擴張,然后產能過剩,價格戰,壓迫全行業降成本,整體成本下來后,又進一步刺激終端市場需求的擴張。
動力電池成本下降,同樣能提升儲能商業化應用的可能性,“因為技術同源”。不過,基金人士認為,儲能直接商業應用短期內不會特別快,儲能技術路線多樣,目前用在國內光伏電站等成本仍然過高。
海外市場或率先突破。在美股上市的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10月也設立了儲能公司,公司儲能業務部總經理祁富俊告訴上證報記者,未來幾年,全球儲能市場將有70%的復合增長率,這一兩年化學儲能技術如果成熟,儲能電價驟降有可能成為現實,而在中國生產家用系統儲能,成本僅是國外的1/3-1/4.
走鉛炭電池技術路線的南都電源目前已經借助加拿大的合作伙伴,順利開拓海外市場,國內方面,企業級削峰填谷儲能商業化應用需求也在出現。其三季報顯示,儲能市場逐步啟動,公司積極拓展的分布式儲能、戶用儲能等漸獲突破,實現收入1.17億,同比增41.02%。(來源:上海證券報)
【個股研報】
鋰電池相關產業6只概念股價值解析
振華科技:高新電子業務持續增長,鋰電池業務未來有望超預期
類別:公司 研究機構: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鞠厚林,傅楚雄 日期:2015-08-28
核心觀點:
1。事件。
公司披露半年報,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45億元,同比增加8.51%;實現歸屬凈利潤7974.99萬元,同比增加10.99%。上半年實現每股收益0.17元。
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一)主營保持穩定增長,業績符合預期。
2015年上半年,得益于高新電子業務和通信整機板塊業務發力,公司收入小幅增加,毛利率同比微幅下降,得益于費用控制較好,凈利潤小幅上漲。總體上看,公司業績基本符合預期。
(二)高新電子業務持續增長。
上半年,高新電子業務實現營收12.73億元,同比增長9.62%,毛利率還小幅上升1.47%至34.48%。高新電子業務經過整合,目前是公司的核心主營業務,營收與利潤中較大比例來自國防軍工和宇航客戶。我國周邊局勢緊張,國防軍費有望長期保持較快增速,軍事信息化建設提速,軍工元器件國產替代空間巨大,在此背景下,公司高新電子業務將長期分享行業的增長機遇,保持較快的發展。
(三)鋰電池業務將成未來亮點。
上半年,集成電路與關鍵元器件板塊,受鋰電池產品結構從數碼型轉向動力型以及對電力成套產品進行調減影響,板塊業務收入和利潤階段性下降,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74%,虧損增加351萬元。
鋰電池業務將集成電路板塊未來亮點。消費電子行業增長放緩,公司逐步轉向動力電池。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取得爆發性增長,由此帶來動力電池的需要求爆增。公司較早布局,積極開拓大巴、中巴等車型客戶,未來將取得較大突破。
軍用動力電池方向,據公司網站披露,公司已為航天某院研發導彈發射動力電池產品,未來有望取得突破。一旦通過軍方測試并獲得認可,將給公司新能源業務錦上添花,提供可觀的收入及利潤。
鋰電池業務面臨較好的發展形勢,未來將爆發性增長。
3。投資建議。
預計公司15-16年EPS 為0.38元和0.50元。目前股價對應2015年48倍PE。公司主業發展前景良好,將保持較快增長;公司作為中國電子旗下重要的軍工電子平臺,有持續整合集團優質資產的潛力,投資價值有較大提升空間,首次給予“推薦”評級。
先導股份2015年中報點評:中報業績符合預期,鋰電池設備業績高彈性可期
類別:公司 研究機構: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譚倩 日期:2015-08-18
公司近日發布中期報告,業績符合市場預期。公司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速88.47%,主要得益于鋰電池需求進入爆發期以及公司鋰電池設備收入貢獻率近年大幅提升。歸屬股東凈利潤累計4622.8萬元,同比增速103.60%,攤薄EPS為0.69元,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內生增長穩健,鋰電池投資大幅提升直接受益者。鋰電池生產設備貢獻營業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速235%;光伏設備期內貢獻6127萬元,同比增長10%。全球鋰電池生產重心向中國轉移趨勢明顯,2014年中國占據全球鋰電池產業27%的市場份額。我們預計,鋰電池需求在2020年有望達到72GWh,行業投資規模未來將維持高位。此外,國內鋰電池生產低自動化率導致了在國際同行前缺乏規模優勢及成本優勢。隨著國內鋰電池市場競爭加劇,提升自動化率具有迫切性和現實性。公司作為國內行業領導者有望率先受益,未來業績彈性空間巨大。
外延穩步推進,在手待執行訂單增速顯著。上半年期末,公司在執行訂單為7.62億元,同比高增速為下半年業績彈性提供了堅實保障。此外,公司長期發展思路清晰,通過與IBM合作建立“先導云”布局“工業4.0”產業鏈。未來有望與現有業務形成協同效應同時進一步打開發展空間。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公司外延發展穩步推進,現已形成薄膜電容、光伏、鋰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的良好布局。國內鋰電池需求進入爆發期,鋰電池生產設備具有巨大進口替代需求,公司作為國內行業龍頭有望從中受益。我們預測公司2015-17年EPS分別為2.03/3.79/6.17,對應PE為85.55/45.89/28.22倍。看好公司長期發展邏輯,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因素:鋰電池生產設備行業競爭加劇;行業需求未達到預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