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白宮和國會達成的預算協議,美國計劃于2018年到2025年出售數百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庫中的原油。另根據白宮網站發布的提案,擬議出售的原油相當于6.95億桶儲備的8%以上,這些儲備石油存放在墨西哥沿岸的4個低點。
出售計劃于2018年啟動,年出售量500萬桶,到2023年增加到1000萬桶,在此期間總計出售5800萬桶。出售所得款項將存入財政一般基金。
這是美國第二次出售戰略儲備石油,上一次是在1973-1974年石油危機期間為了應對阿拉伯產油國禁運。美國還可能出售更多的石油以彌補2017-2020年20億美元的旨在實現戰略儲備現代化的投資計劃所需資金,包括建設新管道。周二白宮督促國會支持預算協議,包括擬出售部分戰略儲備石油。
此次出售計劃的支持者認為,葉巖繁榮導致國內原油產量大增,削弱了進口需求,美國不再需要這么多的應急儲備。但包括石油分析師和美國能源機構前官員認為,將地下石油儲備作為“儲蓄罐”將降低其在滿足預期目的上的有效性。而且,過去18個月油價大幅下跌,政府出售之時油價不一定恢復了。
美國能源部稱,儲備石油平均成本大約29.7美元,但華盛頓能源研究機構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指出,經通脹和其它因素調整后,平均成本將達到每桶74美元。周二西德克薩斯州輕質原油還不到44美元。按照當前價格,為支持戰略儲備現代化需要再出手4500萬桶石油,儲備量降低近15%。
議案宣稱,戰略石油儲備的年代和條件已經削弱其作為能源安全資產的價值,要求對其現代化。全球石油市場和美國石油產量的地點和數量以及煉油能力在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后的40年已經發生顯著變化。
與美國出售戰略石油計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和印度正在建立自己的儲備,正在從市場大量買進石油補充儲油罐。國際能源署估計,中國已經儲備2億桶,今年還需要再增加近2000萬桶,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5億桶。德國、日本、韓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其它主要進口國也都有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
美國政府曾獊?三次釋放戰略儲備以應對供應緊急情況:1991年海灣戰爭科威特入侵伊拉克;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席捲了墨西哥灣;2011年利比亞戰爭導致減產。1996年到1997年美國還出售2800萬桶以減少聯邦赤字。
此外,7月美國進口950萬桶/天,相比2006年8月1470萬桶的歷史高峰減少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