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6年的發展,我國消費金融業正逐漸成為拉動社會消費的新動力,各路資本也在爭相布局該領域。據銀監會最新透露的數據,截至9月末,消費金融行業市場總額510多億元,貸款余額460億元,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空間巨大。
經過6年的發展,我國消費金融業正逐漸成為拉動社會消費的新動力,各路資本也在爭相布局該領域。據銀監會最新透露的數據,截至9月末,消費金融行業市場總額510多億元,貸款余額460億元,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空間巨大。
消費金融進入“四國”時代
互聯網資深觀察人士雷鳴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消費金融市場已經初步形成銀行系、電商系、P2P系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互聯網系四大力量并駕齊驅的局面。
其中,銀行系是最早涉足消費金融的力量之一。2009年政策閘門初開,北京銀行、中國銀行最早成立消費金融公司;隨后興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旗下永隆銀行、湖北銀行、徽商銀行也紛紛入局,銀行系力量不斷擴容;郵儲銀行目前也正組建消費金融公司,預計在11月開業。
互聯網公司成消費金融新主體
以天貓、京東、蘇寧三大電商平臺為代表的電商系是消費金融市場另一股表現亮眼的力量。截至目前,三大電商電商平臺均已涉足消費金融。其中,蘇寧在獲得消費金融牌照后,推出其第一款消費信貸產品“任性付” 與南京50家以上的大零售商和幾千家商戶簽約合作,主打個人消費貸款;天貓和京東在消費金融領域早已布局類消費金融業務。
P2P方面,積木盒子與芝麻征信合作的“讀秒”,愛錢幫聯合江西銀行推出的“閃墊付”則代表了P2P平臺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嘗試。此外,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異業聯盟跨界嘗試成為新趨勢,以互聯網金融為特征的消費金融公司陸續出現。如陽光保險、重慶銀行、重慶百貨、物美控股、浙江小商品城等幾大股東于今年6月正式運營的國內首家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馬上消費金融,目前已獲消費金融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