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的股市大跌,以致偏股基金損失慘重。日前,隨著三季報的完整披露,公募基金同期成績單也正式曝光,與之前的市場預期一樣,公募基金的整體巨虧成為現實,而虧損的金額也超過6500億元,這也成為其三季度虧損金額的新紀錄。
三季度的股市大跌,以致偏股基金損失慘重。日前,隨著三季報的完整披露,公募基金同期成績單也正式曝光,與之前的市場預期一樣,公募基金的整體巨虧成為現實,而虧損的金額也超過6500億元,這也成為其三季度虧損金額的新紀錄。不過,就在偏股基金大幅虧損的同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成為市場盈利的主力軍,前者甚至出現了7只千億級陣營。
看點一:偏股基金虧損慘重
說到虧損,你幾乎只能用慘重來形容。數據統計顯示,三季度,公募基金整體虧損金額高達6503億元,超過2008年一季度虧損6475億元的紀錄,創公募基金單季虧損新高。分基金類型看,股市暴跌偏股基金虧損最為深重,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三季度合計虧損6646億元,如果剔除追求絕對回報的打新混合基金的盈利,其他偏股基金整體虧損會更高。
據統計,今年第三季度全部3006只公募基金(A/B/C合并統計,分級基金合并計算)共虧損6502.78億元,虧損較為明顯的主要是偏股型基金,低風險的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為僅有的兩類實現正收益的產品。具體而言,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分別虧損2946.77億元、3699.07億元,是公募基金的主要失血點。QDII、保本型和商品型基金分別虧損125.23億元、15.73億元和3702.88萬元。值得注意的是,保本型基金扣減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后的本期利潤為正。低風險的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均實現了正收益,本期利潤分別為255.01億元、29.38億元。
在偏股基金大幅虧損的同時,貨幣基金三季度實現盈利255億元,成為最賺錢的基金品種,債券基金以接近30億元盈利緊隨其后,QDII和保本型基金三季度也出現了較大虧損。
看點二:公司之間差別懸殊
而從公司來看,基金公司之間盈虧差別較大。從各基金三季度盈虧情況看,三季度虧損超100億元的基金公司達到22家,偏股基金規模較大的富國、易方達、華夏和嘉實基金虧損居前,分別達624億元、444億元、426億元和405億元。
當然,仍有不少基金公司較大程度地保住了上半年的勝利果實,7家公司前三季度盈利超100億元,廣發、天弘、華夏、嘉實和匯添富基金前三季度盈利排名前五,分別達209億元、199.7億元、178.45億元、177.65億元和145.13億元,其中華夏和嘉實基金管理的成立規模達400億元的國家隊基金三季度分別虧42.31億元和30.37億元,對兩家公司前三季度整體盈利造成很大拖累。其他大型基金公司方面,易方達基金前三季度虧9.3億元,工銀瑞信基金微賺2億元,南方基金賺近60億元。大型基金公司前三季度盈利的巨大分化或將對未來的發展帶來深刻影響。
看點三:貨基千億陣營初顯
股市從6月份下旬開始大幅調整,大量資金將貨幣基金作為避風港,資金的涌入使得貨基規模迅速增加。整個三季度,貨幣基金規模增加11994.85億份,達到35978.8億份,增幅達到50%。
數據顯示,三季度,共有28只貨幣基金出現了100億份以上的凈申購。其中,華寶添益三季度規模增加了1671.54億份,成為規模增加最大的貨幣型基金。天弘余額寶以6039.48億份仍然位居貨幣基金規模首位,在貨幣基金規模紛紛暴漲的同時,余額寶出現微幅縮水,規模表現較為穩定。
三季度,市場上出現了7只(A/B/E合并)千億規模的貨幣基金。除了余額寶,華夏現金增利三季度末規模為2316.24億份,相比二季度末的1154.04億份翻了一倍,成為第二大貨基; 華寶添益以2173.15億份的規模成為場內最大的交易型基金。工銀貨幣在原來1353.31億份的基礎上,增加了525.94億份。此外,中銀貨幣、廣發貨幣、建信現金添利等基金的規模也都在1000億份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