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15(非洲)中國商品、技術與服務展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商務部外貿發展局正緊張有序的做著各種籌備工作。盡管已成功舉辦過兩屆,但與以往不同,本屆展會因為被外界認為是12月4日“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預熱活動,從而顯得格外引人關注。
距2015(非洲)中國商品、技術與服務展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商務部外貿發展局正緊張有序的做著各種籌備工作。盡管已成功舉辦過兩屆,但與以往不同,本屆展會因為被外界認為是12月4日“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預熱活動,從而顯得格外引人關注。
“(非洲)中國商品、技術與服務展定位商品、技術和服務三個方面,旨在通過中國企業與當地中資企業的展出,讓非洲更全面的認識中國的商品貿易,同時為中非的商業合作搭建一個認識與交流的平臺。”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韓圣健副局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本屆展會將于11月12日至14日在埃塞俄比亞(以下簡稱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之所以選擇在這里舉辦,是出自政治、經濟多方面的考慮。”
韓圣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埃塞是非洲大陸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埃在貿易、工程承包、對外投資等領域都開展了全方位的經濟合作。同時,選擇埃塞也是“一帶一路”政策的體現,連接埃塞首都亞的斯到吉布提的鐵路是通過中國的融資解決的項目,現已通車,該線路通過吉布提輻射北非,到達埃塞進而打通東非主動脈,對我國“一帶一路”的落實有很強的戰略意義。
韓圣健同時表示,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大背景是,2015年9月4日上午,李克強總理會見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時,將埃塞定調為中國開展對非產能合作的優先伙伴。李克強總理表示,“中方愿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開發、工業園區建設、能源資源上下游一體開發、投融資合作等領域同埃方加大合作力度,以產能合作助力埃塞工業化進程和自主可持續發展,打造中非友好互利共贏合作全面升級的樣板。”
近年來,產能合作成為中非合作中的一個“熱詞”被廣泛提及。很多非洲國家都熱切希望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成為中國產業和產能轉移的優先承接地,助推本國工業化。
早在2013(非洲)中國商品、技術與服務展開幕致辭上,經濟學家林毅夫曾這樣表示過展會的意義,“目前中國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成本上漲和產業升級的壓力,非洲則是這些勞動密集產業的一個出路,它為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第二次騰飛提供了一個足夠大的載體,也給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非洲轉移,不但對中國經濟有利,也有助于非洲經濟的快速騰飛,提高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貢獻于非洲的工業化、現代化和經濟繁榮。希望(非洲)中國商品、技術與服務展能搭建平臺,推動中國制造業和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進行產業對接,支持非洲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實現中國和非洲的共贏。”
據悉,過去的兩屆(非洲)中國商品、技術與服務展,吸引了來自埃塞、肯尼亞、尼日利亞、埃及等近二十個國家的三萬余名客商到會,取得了突出成就。為擴大影響力,本屆展會由商務部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共辦,商務部外貿發展局、重慶市外經貿委、福建省商務廳合作承辦。這也是該展會首次與地方政府合作。展會規模約8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有來自重慶、浙江、福建、山東、四川、廣東等省市的超過150家企業報名參展。
除了搭建中非商業合作交流平臺,配合“清風”行動,重塑中國的產品形象,也是這次展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出口商品侵權假冒問題日益凸顯,損害了“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對我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對此,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中國制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方案》,自2015年起,利用3年左右時間,對出口非洲、阿拉伯、拉美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點商品,有序開展專項整治,提升中國制造形象。
對此,韓圣健介紹說:“一方面,我們將聯合中國駐埃塞大使館、中國駐非洲聯盟使團,以及有關部門,在展會期間向非洲媒體通報中方的‘清風’行動,爭取對方海關、安檢、知識產權部門的支持,共同加入到‘清風’行動中來,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另一方面,我們將加強宣傳,邀請參展企業、埃塞政府商務部門、在場非盟成員等有關部門共同簽字,以表明中國企業輸送優質品牌與產品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