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一直是支持經濟最重要的產業,隨著信貸環境逐漸寬松、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加速發展,金融業對于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在昨日舉行的“2015第四屆金融街論壇”上,北京市副市長張建東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3.9%。相比去年前三季度的貢獻率幾乎翻倍。
金融業一直是支持經濟最重要的產業,隨著信貸環境逐漸寬松、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加速發展,金融業對于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在昨日舉行的“2015第四屆金融街論壇”上,北京市副市長張建東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3.9%。相比去年前三季度的貢獻率幾乎翻倍。
貢獻率翻倍
北京金融業對經濟的貢獻度呈現爆發式增長。張建東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88.4億元,占北京市GDP 1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9%,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到35.9%,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43.9%的貢獻率相比去年前三季度的貢獻率翻倍。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此前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北京市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4%,而2013年前三季度北京市金融業對北京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0.4%。2013-2015年,北京市前三季度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實現快速增長,尤其是2014-2015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呈現一次大的跨躍。
事實上,2015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5.3%,增速、占比和貢獻率均為近年來最高。
其實,近年來金融業對于各地經濟的貢獻力度越來越高。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市2015年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967.63億元,對當地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8.7%,貢獻已超過半壁江山。
信貸寬松三產上升是主因
金融行業內部結構更趨合理,證券、保險業加快成長,與銀行業一同成為帶動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北京金融行業的貢獻力度如此大規模的暴增究竟為何?
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分析道,大型傳統金融機構總部在北京的居多,同時今年股市波動持續,但是信貸環境比較寬松,所以經濟活動比較多,作為首都功能的北京當然是金融支持率先輸送的地區。此外,北京地區第三產業結構也決定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爆發。而且國家擴大內需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北京地區的金融貢獻由此升高。
同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院主任郭田勇也表示,實體經濟不景氣,因而金融業占比上升,這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且貢獻度增高的原因也和今年證券業交易大幅增長有關;第三方面主要是經濟政策導向的原因,北京正在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而金融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在京津冀發展戰略下,一二產業逐漸外移,逐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貢獻增長成必然
“主要是特殊時期的表現,類似的表現不一定有持續性。不過金融業的貢獻會逐步增加。”陳及認為。
金融業涵蓋范圍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租賃業和其他金融業。金融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目前國內各大經濟中心城市日益注重金融業的發展,已有2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國際性、區域性金融中心或國內金融中心的目標。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北京匯集了全國60%的金融資產、40%的清算業務、60%的上市公司總股本和60%的債券市場融資額,決策監管、資產管理、支付清算、信息交流、標準制訂等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斷強化。
也有業內人士直言,雖然突然的爆發增長不一定會持續,但長期經濟貢獻仍然會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