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0月29日報道稱,研究人員分析了從中國各地超市中購得的15個品牌的普通食鹽,他們在食鹽顆粒中發現了用于生產普通塑料水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還有聚乙烯、玻璃紙和其他多種塑料。
美媒稱,用海鹽給食物調味的中國食客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塑料微粒污染物。
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0月29日報道稱,研究人員分析了從中國各地超市中購得的15個品牌的普通食鹽,他們在食鹽顆粒中發現了用于生產普通塑料水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還有聚乙烯、玻璃紙和其他多種塑料。
其中海鹽受塑料污染的程度最高。研究人員測得每磅(1磅約合0.45公斤——本網注)海鹽中有1200多粒塑料微粒。由華東師范大學的施華宏領導的研究小組還發現,從鹽湖、鹽井和鹽礦中獲取的食鹽雖然塑料微粒的含量較低,但每磅食鹽中也有15至800粒。
施華宏和同事認為,塑料微粒源自獲取海鹽的海洋環境中漂浮的大量塑料污染物。研究人員還說,塑料微粒也有可能經由其他途徑進入食鹽,包括在食鹽加工、干燥和包裝過程中。
紐約州立大學弗里多尼亞分校研究塑料污染問題的謝里·梅森說,生產商一般通過蒸發來從海水中提取海鹽,這一過程把除了水以外的其他所有東西都留了下來,因此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地方,海鹽受到塑料微粒污染的情況很可能也很普遍。他說:“塑料已經變成這樣一種無處不在的污染物,所以我覺得你是從中國超市還是在美國超市貨架上的海鹽中找到的塑料顆粒已經不重要了。”
據施華宏的研究小組說,如果一個人攝入的海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大攝入量,那么這個人每年將攝入約1000粒塑料微粒。這仍低于歐洲人吃貝類攝入的塑料微粒。根據去年公布的一份報告,估計歐洲人平均每人每年吃貝類攝入的塑料微粒為1.1萬粒。貝類會受到微小海洋污染物的污染。
梅森還說,鑒于塑料污染中含有重金屬和其他受關注的化學品,讓進入食物鏈的塑料降至最低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