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在股市的掙扎過的人都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十倍股,甚至百倍股的故事,然而殘酷的事實是。
以前曾看到過一個小故事,美國有個神奇的射擊教練,他的教學成績堪稱傳奇,但他的教學方法卻出乎意外的簡單:新手在5m的距離開始對準目標射擊,等百發百中以后再然后逐漸拉開距離,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后,學員能在相當遠的距離取得很好的射擊成績。
這個故事對我產生了很奇妙的影響:從前讀書時碰到難題時,就大量的做基礎性的練習,甚至把教科書中的例題反復記憶,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當在交易中屢屢碰壁以后,又讓我想到了這個故事:
我們在媒體中容易看到很多“傳說”和“神話”,某股票漲十倍,甚至百倍,某高手短短數月取得了多么奇跡般的成就。從前看到這些信息會心馳神往,幻想著自己也能抓到一支,然后就能短時間暴富,多年以后,餡餅沒碰到過,陷阱倒碰到不少,多年以后的今日再看到這樣的消息就感覺跟雙色球中特等獎別無二致——聽著很美妙,但“然并卵”。
前幾年巴菲特大熱,媒體分析他的復合增長率不過百分之二十幾,屌絲心想,一萬塊的本,一年才賺兩千多,如此而已,何以稱的上“股神”?可是,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就能見識到奇跡了——假如有這樣一筆交易,平均兩年能翻一倍,10年就是2的五次方,竟然就是32倍!假如按此增長速度再來一個十年,32乘以32等于1024倍!這就是復利的魔力,復利才是我們的朋友,短時間內十倍,百倍的收益絕不應當是我們的追求,甚至都不可以有這樣的幻想:就像我們在五米之內能做到百發百中以后,下一個目標是提高到十步或者二十步,而不應當奢望于短時間內就能做到百步穿楊。
大多數在股市的掙扎過的人都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十倍股,甚至百倍股的故事,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大部分人的收益是跑不過指數的,而虧損的幅度是遠大于指數的。我們能不能將期望縮小,不要去幻想抓住超級大牛股,短時間內翻多少倍,而首先去考慮能不能戰勝指數?——首先得做到能在五米之內百發百中。然而指數是“無趣”的,幾乎不會漲停、跌停;在酒桌上談論起來也沒有任何“故事”;在任意時間段內,你肯定不是一群股友中收益最高的那個。就是這么“無趣”的指數,為何大多數人都跑不贏呢?根本原因還是我們內心都有一個“魔鬼”——戰勝指數的沖動。指數并非不可戰勝,但長期來看,投資收益能超越指數的定是極少數,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期望降低一些?比如,盈虧能和指數相符,如果我們的盈虧能做到和指數相符,那么我相信在投資收益上就已經超過了你身邊80%以上的朋友;當我們盈虧能和指數相符時,接下來我們再考慮如何讓虧損幅度比指數降幅少一些,當你能做到贏得時候與指數同步,若虧的時候要好于指數的話,實際上你已經比大多數的專業投資者都要優秀了;再接下來,就該是如何追求牛市時比指數好一點點,熊市時比指數虧的少,一步一步精進,等回過頭來看,有可能你已經是最優秀的投資者了。
最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以指數作為跟蹤標的的話,就省卻了大量的研究股票的時間,我們甚至可以不用去理會股市的日間雜波,我們不用擔心個股的“黑天鵝”,我們可以不用理會絕大多數的“財經信息”,盯盤變得毫無意義。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身心的“解放”。而且交易可以更有“底氣”,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判斷市場整體估值和氣氛來決定自己買和賣。也許一年操作幾次,甚至一整年都不操作,這樣,才是我所理解的“投資”,也許這才是交易的“圣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