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娛樂信報社在創刊15周年慶典上發布首份“北京文化地圖”,把北京市內的主要文化消費地帶進行總結和標注,這能在消費者進行文化消費時起到指引作用,從而幫助文化產業進一步釋放活力。
文化消費所蘊含的市場潛力已經受到多方認可,而如何激發潛在空間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近日,北京娛樂信報社在創刊15周年慶典上發布首份“北京文化地圖”,把北京市內的主要文化消費地帶進行總結和標注,這能在消費者進行文化消費時起到指引作用,從而幫助文化產業進一步釋放活力。
十大文化消費圈各有所愛
文化產業的發展現已成為北京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越來越多的優質文化資源在北京集中、發展,且隨著全國文化中心成為北京的功能定位之一,消費者對文化產品的消費欲望與日俱增,成為他們工作之余的重要一部分。
北京娛樂信報發布的“北京文化地圖”是通過觀察消費者在北京選擇的主要文化消費場所,以及這些地區各自的文化消費特色,將之概括整理為十大文化消費圈,覆蓋圖書、音樂、戲劇等多種文化形式。
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北京文化地圖”發現,地圖里既有遍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以國字頭文化場所為代表的長安街核心圈,也有話劇、演出不斷的東四劇場圈、首體演出圈、天橋演藝圈,同時還有比賽、演唱會交替上演調動觀眾熱情的工體潮流圈、“鳥巢”休閑圈、五棵松文體圈,而以古玩、特色文化,或是匯聚各類藝術形式為特色的潘家園古玩圈、南鑼文藝圈、798新銳圈也都包含在內。而當讀者拿到“北京文化地圖”后,也均在一頁一頁地仔細翻閱,并不時和周圍的同伴進行交流,討論曾在哪些地方觀賞過精彩的演出。
北京娛樂信報總編輯助理龔學智表示,此次發布的第一份“北京文化地圖”并推出北京十大文化消費圈,是北京娛樂信報35名采編人員耗時兩個月所凝聚的智慧結晶。而這份“北京文化地圖”創造了兩個第一,首先是第一次有媒體以地圖的方式展現北京的文化場所和設施,另外這也是第一次有媒體提出北京十大文化消費圈的概念。今后,“北京文化地圖”還將有多個細分地圖,包括跨平臺地圖等,每年都會持續為機構決策者、文化產業從業者、市場研究者以及廣大的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打通信息溝通渠道引導消費
地圖不只是文字和圖片的排列組合,還具備認知、引導等功能作用,“北京文化地圖”也不例外,不僅能幫助消費者以直觀的方式了解北京各類文化產品的具體信息,還能引導消費者進行文化消費,而對于文化企業或文化消費場所而言,也能助它們找到合適的展示空間和特色發展方向。
據中國人民大學發布于今年8月的《2014北京文化消費指數》顯示,目前消費者對文化消費的欲望明顯提升,無論是時間支出還是貨幣支出,都出現大幅增長,且有51%的消費者在文化消費中的個人支出超過團體消費,即自掏腰包進行文化消費的越來越多。且據中國文化消費發展指數(2015)和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5)顯示,北京在文化消費綜合指數和文化消費能力的指標排名中,均居國內首位。
“現階段北京擁有的文化資源眾多,同時也有較大規模的消費市場,但光有這兩者是不足的,還需使雙方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這也是目前眾多文化產品不僅通過傳統渠道推廣,還借助互聯網、O2O等模式傳遞信息的原因”,北京工業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王國華表示。
據悉,“北京文化地圖”的發布也融合了多種渠道,不僅隨北京娛樂信報出版發行,還借助互聯網在微信等平臺同時發布,讓消費者能在多個平臺及時了解北京市內可供挑選的文化消費,幫助消費者進行選擇,帶動消費欲望。除此以外,該份地圖也能使十大文化消費圈基于自己的優勢和特色逐漸形成區域品牌,借助影響力帶動消費者體驗更多的文化消費,幫助區域內的文化企業和相應的文化消費場所提高收益、擴大市場規模,并熟悉業內同行的發展情況,通過相互學習以及市場競爭來優化所提供的文化產品的內在質量。
整合資源為文化產業增添活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支出同比增長13%,高于年度預期目標3個百分點;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593元,同比增長11.5%,文化消費在全市服務性消費的內部結構中已位居第三位。與此同時,今年1-8月,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合計達7000億元,同比增長5.1%,從業人員達113.6萬人。但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認為,與發達國家文化消費通常占居民總消費30%左右相比,北京市居民目前的文化消費只占總消費的15%,處于較低層次,這意味著北京的文化消費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缺口在1400億元左右。
文化消費是拉動內需的新引擎,為推動北京市的文化消費,北京市政府也多次布局,并發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文化消費的意見》,而這也是全國首部專門針對文化消費的省級地方政策,但光有政府的支持并不能讓文化消費全速推進,還需社會、企業等方面共同助力。
“北京文化地圖”整合自身資源進一步營造了北京市的文化消費氛圍,在深入了解消費者文化消費需求的基礎上,挖掘北京市內的文化消費潛力,滿足消費者多樣的文化消費取向,為激發北京文化產業的潛在市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