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魚臺縣張黃鎮緊緊圍繞“打造生態活力鄉鎮,建設幸福美麗張黃”的發展戰略,創新生產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節能降耗的同時,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拉長了產業鏈條。
近年來,山東省魚臺縣張黃鎮緊緊圍繞“打造生態活力鄉鎮,建設幸福美麗張黃”的發展戰略,創新生產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節能降耗的同時,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拉長了產業鏈條。
如今,一條條景觀大道覆蓋城鄉,一條條清澈的河道波光粼粼,一條條透紅盈綠的街道彰顯著無限的魅力??昔日偏居一隅的小鄉鎮,猶如一只破繭之蝶翩躚起舞,一幅靚麗的城市新景鋪陳在大運河岸邊。目前,魚臺縣張黃工業園已有70余家企業落戶,其中,投資過億元的企業有48家、過10億元的企業8家,固定資產投資達80億元,稅收2.9億元,形成了以煤鹽化工、氯堿化工為主的化工產業集群,園區經濟真正走上了環保、清潔、無污染的高效循環發展道路。張黃工業園已成為山東省煤鹽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一個以煤炭而生的城市,在短短的幾年之內何以華麗變身?
循環工業實現共贏
山東省魚臺縣張黃鎮鎮黨委書記張永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挖空了就沒了,需要未雨綢繆,盡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和循環經濟。”
據了解,該鎮以煤炭為點做長做粗產業鏈,推進產業聚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了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經過10年的發展,張黃鎮實現了由單純的煤炭生產,到煤炭的深加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煤—電—港—化工—冶金—機械—建材”等產業集群。煤化工主要依托盛發焦化等企業,發展煤焦油及其深加工;鹽化工以金威煤電的氯堿化工為基礎,以氯氣、氯化氫等為主要原料生產氯乙烯等系列產品;PVC產業鏈主要以金威煤電生產的PVC為原料生產塑料建材等各種塑料制品。在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下,園區內企業相輔相成、互為資源,科學地解決了工業三廢的處理問題,達到了增效、節能、降碳、減排的目標。
循環農業風生水起
張黃工業園成立于2004年,坐落于張黃鎮境內,園區規劃面積21平方公里,是山東省六大化工園區之一。張黃鎮黨委、鎮政府依托境內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經過幾年來的不斷發展,工業園現已建成“一條主線”,打造“三個循環”,達到“四個目標”,實現“兩個雙贏”,為張黃工業園的不斷發展壯大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走進張黃鎮朱莊村,家家戶戶庭院干凈整潔,打開沼氣閥門,火苗呼啦啦直響,燒水,做飯一會功夫就好了,既干凈又衛生?!按謇锿菩小怀厝摹詠?,全村100多戶都用上了沼氣,不僅能做飯照明,而且沼液還可以用作有機肥料?!痹摯妩h支部書記朱維勝介紹說。
張黃鎮堅持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把養殖業、食用菌等作為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重頭戲,在農村加快推進“一池三改”生態家園建設,推廣“豬—沼—菜”生態模式,節本增效顯著;有效利用當地豐富的玉米芯、稻米殼、農作物秸稈等廢棄原料,大力發展食用菌生產,形成了“廢棄原料—食用菌原料—木耳”等循環生產運行體系;積極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了域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高標準打造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有機肥,推進肥料生產和使用的生態化轉型;充分利用澇洼地和煤礦塌陷地,積極探索“節水養魚”“循環漁業”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立體種養、循環發展、高效回報的致富之路。
循環經濟串起生態產業鏈
“依托鹿洼煤礦和金威煤電,我們招來了洛卡德金屬科技、峰潤羧甲基纖維素鈉、太陽紙業雙氧水等項目,并與金威煤電的管道連接,使用煤氣、蒸汽、氫氣用于工業生產。”張黃鎮黨委副書記于翔說。
據介紹,這幾年,魚臺縣利用張黃工業園區內的煤電、氣、化工原料等資源優勢,采取資源招商、產業鏈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形式,先后招來金威煤電、盛發焦化、辰龍藥業等一大批過億元的項目落戶園區,產品形成了上下游關系,并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逐步拉長生態產業鏈條。
“面對‘三期疊加’的嚴峻形勢和煤炭效益持續下滑的特殊壓力,我們的目標是將園區內所有企業串成一個生態有機體,通過各企業‘聯姻’,讓所有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廢棄物等都能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