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經濟形勢、利率市場化等因素來看,未來將再次降息降準,貨幣流動性將大量釋放,中國或將正式進入零利率時代,且隨著以前的債券逐漸到期,新增債券的利率較低,未來理財收益率仍會繼續下滑。
10月23日,央行再度宣布降準降息,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并普降存款準備金率0.5%。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央行第五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從今年年初的3%下降到目前的1.5%,低于當前CPI,已進入負利率時代。
近日,時代周報記者從各大銀行了解到,銀行為了吸引存款普遍上調了利率,城商行及股份制銀行的利率普遍要高于國有大行。由于市場流動性增加,各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在往下走,而且未來仍會進一步降低。
已進入負利率時代
此次降息后銀行存款利率降至歷史新低,對于老百姓來說甚至跑不贏CPI,“出現連續兩個月CPI高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的情況,足以證明中國正式進入‘負利率’時代,資金放在銀行實質上產生貶值。”市場相關人士分析時解釋,所謂的“負利率”時代,是指物價指數快速攀升,導致銀行存款利率實際為負的這樣一段時期。
而在降息周期之下,未來利率走低仍是大概率事件,CPI增長維持2%左右的情況下,“負利率”時代仍會進行下去。
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此次“雙降”意味著釋放更多資金,也會引導整個市場利率下行。同時,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企業貸款有效需求不充足,銀行對資金需求也會受影響。
存款利率雖上浮實際仍貶值
央行降息后,各家銀行的存款利率也紛紛作出調整。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五大國有銀行期限存款利率保持步調一致,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75%,較基準利率上浮約16.7%。城商行及股份制銀行的利率要高于國有大行,普遍上浮幅度約為30%。甚至有消息稱,部分省份城商行上浮幅度最高至基準利率上浮75%,活期利率則最高上浮30%。
從各大銀行官網透露出的消息,不少中小銀行選擇將存款利率上浮30%左右,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后普遍在2%左右。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恒豐銀行、浦發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較基準利率上浮約33%。
另一方面,上市城商行的定存上浮幅度較大。寧波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8%,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25%。北京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025%,三年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3.1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后,部分銀行對于活期存款,不但沒有上浮利率,反而還下調了利率。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國有銀行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利率較基準利率0.35%下調14%左右至0.3%。
雖然各家銀行都在上調存款利率,但目前的存款利率已經低于降息前。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各家銀行的降幅不同,沒有一定的規律。以定期五年存款為例,國有五大行普遍下降30個基點,由此前的3.05%下降到2.75%;浦發、平安、中信等也下降30個基點,興業、光大下降25個基點;江蘇銀行降幅最大,由此前的4.2%直降到3.15%,降105個基點,降幅達25%。
隨著貨幣持續寬松、存貸比取消,銀行的利率定價市場化程度也提高,銀行之間利率差異程度進一步加大,儲戶存款也更加需要貨比三家。融360理財分析師表示,此次降息后銀行存款利率降至歷史新低,對于老百姓來說甚至跑不贏CPI,把錢存在銀行無疑相當于貶值,存款搬家現象將再度上演。
銀行理財產品普遍低于4.5%
央行“雙降”后,市場的流動性日益充足。據中金公司研報測算,此次雙降可釋放流動性6000億-7000億元。
除了存款利率下行外,也影響著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近日,時代周報記者走訪廣州多個銀行了解到,由于“雙降”,不少銀行已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調。
“目前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能有4.5%就已經很不錯了。”招商銀行理財部門銷售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事實上,今年以來,隨著央行多次降息、降準,銀行理財產品利率一直處于下行期。銀率網數據顯示,6個月至12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下降0.09個百分點,至4.65%。降息前一周發放的銀行理財產品中雖然仍有一些收益率高達6%,但均為專屬產品,其他產品的收益率普遍在4.5%以下。
銀率網分析師表示,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今年一季度相對平穩,二季度開始進入下跌通道小幅下跌,三季度跌幅加深。就目前低利率、寬貨幣、少資產的市場情況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有進一步下跌空間,四季度走勢或會復制2014年四季度情形。
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普降
“雙降”之后,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普遍應聲而跌。時代周報記者10月30日查詢最新數據后發現,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僅為2.93%,已破“3”,較降息前(10月23日的收益率)下滑了3%左右。融360分析師認為,雙降對寶寶類產品的影響比較大,收益繼續下降幾乎板上釘釘。
P2P產品同樣難逃收益下滑的命運。以招財寶為例,26日平臺官方顯示的6個月內短期個人貸以及中小企業貸理財產品約定年化收益率均為3.5%,較前一日下滑了50個基點,超過了此前25個基點的降息幅度。
禮德財富副總裁李淵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宏觀趨勢上,雙降之后P2P的收益率肯定會下跌,而且之前的收益率也已經是在逐步下降。在投資人和借款人之間,P2P平臺是信息中介,自然需要平衡借款投資雙方的利益,因此收益率的上浮和下降都是有一定區間的。
玖盈貸董事長唐宏剛表示,接連三次雙降,對于整個網貸行業來說,降息是最理性的解決方案,堅持不降息最終損壞的也是雙方利益。社會整體融資成本在下降,對于P2P企業來說,接下來市場上的放貸業務的利息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雙降意味著網貸企業利差空間將必然會被壓縮,接下來網貸企業降息是必然的趨勢。因為,當前對于網貸企業來說,看似高額的放貸收益,其實除去平臺運營成本等環節的支出,平臺盈利空間其實并不大。”唐宏剛表示。
投之家CEO黃詩樵認為,央行降息持續釋放流動性,將進一步促進網貸行業利率下行,并出現新一輪平臺降息潮。
票據理財收益也承壓。前兩年票據理財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憑借著期限短、收益高、風險小、起點低等特點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睞。目前票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多在4%-9%之間,今年以來小幅下降,降息降準對票據理財和對P2P網貸的影響類似,短期內看不到明顯變化,但長期來看收益會繼續下行。
對于后續的走勢,“由于降息的因素,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滑的趨勢無法逆轉,年底恐難出現往年大幅攀升的情況。”建行的理財師分析稱,自從去年央行進入新一輪降準降息周期以來,各類債券收益率不斷下行,這直接加劇了銀行理財收益的下行。
從目前的經濟形勢、利率市場化等因素來看,未來將再次降息降準,貨幣流動性將大量釋放,中國或將正式進入零利率時代,且隨著以前的債券逐漸到期,新增債券的利率較低,未來理財收益率仍會繼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