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國債期貨價格突破前期的箱體震蕩走勢,未來震蕩區間或將上移。
第一部分期債市場行情回顧
進入10月份,國債期貨明顯受到追捧。節后第二天(10月9日),國債期貨強勢上漲,漲幅創歷史新高,次日(10月10日)央行推出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隨后便開啟了一波瘋漲行情,五債首次突破百元大關。10月14日公布的CPI數據低于預期,引發了市場的做多熱情,當日10年國債發行利率低于3%,五債創出歷史新高100.565.10月19日(周一)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破七,投資、消費、出口均表現不佳,市場再度對經濟產生悲觀預期,次日國債期貨漲勢如虹,十年國債上漲1.02%。10月23日央行雙降如約而至,10年國債利率最低降至2.97%,10月28日(周三)國債期貨價格亦再刷新高,五債最高至100.66,十債亦達到99.93。但在10月最后兩個交易日,國債期貨出現了一定的回調。
總體來看,10月國債期貨價格突破前期的箱體震蕩走勢,未來震蕩區間或將上移。截至10月30日,5年國債期貨目前主力合約TF1512收于99.915,月度上漲0.7,月漲幅為0.71%;10年國債期貨目前主力合約T1512收于98.83,月度上漲1.515,月漲幅為1.56%。十年國債的漲勢強于五年國債,二者價差不斷縮小,最低至0.7,未來十年國債的調整力度或將大于五年國債。
10月份,國債期貨市場交投活躍。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成交持倉比一度超過1倍,TF1512合約成交持倉比甚至接近3倍。從量能來看,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成交量明顯放大,并創出歷史新高。5年期國債期貨月成交量大幅增加了3倍,日成交量最高達到6.131萬手;10年期國債期貨月成交量也大幅增加了2倍,日成交量最高達到2.399萬手。從持倉量來看,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呈現小幅增倉,分別增加了32%和26%。從協調性上看,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均呈現增倉放量上漲,市場明顯呈現做多格局。
從期現套利角度,由于十年國債可交割現券成交活躍,IRR頻繁變化會產生交易機會。從跨品種套利角度,當前五債與十債價差處于歷史低位,存在做陡收益率曲線的交易機會。
第二部分債券市場行情回顧
一級市場:需求旺盛。10月一級市場共發行42只利率債,規模總計3510億,較上月減少357億。10月14日(周三)10年國債中標利率為2.99%,發行利率為2008年金融危機后首次跌破3%。國開債需求持續旺盛,農發債和口行債招標結果向好,財政部三個月期貼現國債較受青睞。在“資產荒”明顯改變和機構配置壓力釋放之前,利率債仍將受到追捧。
二級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平坦化。10月1年期國債利率下行4BP,1年期國開債下行14BP,5年期國債和國開分別下行14BP、20BP,而10年期國債和國開分別大幅下行18BP、27BP,當前利率為3.06%和3.43%。
目前,短端利率變化小于長端利率,期限利差不斷縮小,而長端收益率亦不斷創新低。在經濟增速下臺階、通縮風險顯現的背景下,利率中樞逐漸下移。雖然牛平格局的長期走勢符合預期,但目前利率債收益率已處于絕對低位,考慮到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的影響,長端利率進一步下行或將受到抑制,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長端利率波動加劇將成常態。
第三部分經濟面弱勢企穩
10月份,制造業PMI為49.8%,與上月持平。從各分項指標來看,生產指數為52.2%,比上月微降0.1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0.3%,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由于近期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繼續面臨下行壓力,制造業進出口形勢依然嚴峻。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4%,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47.5%,低于上月0.6個百分點,兩個指數在臨界點下方雙雙回落。
10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48.3,為6月以來最高,較9月的47.2明顯回升,但仍連續八個月處于收縮區間。從分項數據看,產出指數、新訂單指數、就業指數均有所改善,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一改此前三個月的下降趨勢,回到擴張區間,在其帶動下,新訂單指數回升,但仍處于收縮區間,顯示10月外需改善,但內需依然疲弱。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7%,降幅比1-8月份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當月利潤總額同比下降0.1%,降幅比8月份收窄8.7個百分點。與8月份相比,9月份工業利潤降幅明顯收窄主要受益于財務費用增速放緩、營業稅金及附加大幅減少、以及原材料價格降幅擴大。但在工業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的情況下,企業效益仍不樂觀,企業主營業務盈利和產品銷售都出現下降。此外,市場需求不振,價格持續下降,成本居高不下,庫存持續偏高等,都制約著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改善。
1-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下滑至10.3%,比1-8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創2000年6月份以來的新低,房地產、工業和基建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2.6%、8.3%和18.1%,分別較上月回落0.9、0.6和0.7個百分點。
10月以來,CPI上漲壓力減小,PPI降幅仍大,而在經濟下行背景下,通縮壓力顯現,貨幣寬松和財政穩增長政策仍要發力。
9月末的汽車、房地產消費刺激,近期密集批復的基建項目投資,第二批專項金融債形成的有效投資,都會對托底經濟起到作用。短期內經濟或將出現弱勢企穩,市場關注下周公布的10月份宏觀數據,若經濟數據顯示更多企穩信號,長端利率下行空間將受到抑制。但未來經濟轉型任重道遠,經濟全面企穩回升尚需時日,經濟面對債市仍有一定的支撐。
第四部分資金面相對寬松
10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明顯縮量,逆回購投放3150億,逆回購到期4250億,合計凈回籠1100億。央行開展MLF投放1055億,開展PSL投放705.37億。同時,央行推出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并取消存貸比,未來將逐步釋放流動性。
10月23日央行再次降準降息,同時7天逆回購利率下調至2.25%,貨幣利率中樞下行,在央行呵護下,市場流動性相對寬松。
當前,匯率雙向波動仍有不確定性。美聯儲年內加息概率加大,歐央行暗示擴大QE,日本央行繼續維持貨幣寬松,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分化,中國尚處在降息周期,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存。
隨著人民幣的國際支付體系不斷完善,人民幣國際影響力提升,離岸人民幣債券成功發行,11月人民幣加入SDR預期升溫。未來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資本外流壓力將有所緩解。
第五部分行情展望
在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增速下臺階,財政支出不斷加碼,貨幣寬松利好頻出,利率中樞下移。雖然長期牛平走勢符合預期,但目前長端利率已降至絕對低位,考慮到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的影響,長端利率進一步下行或將受到抑制,并且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長端利率波動加劇將成常態。
前期國債期貨價格已經出現了大幅上漲,在某種程度上提前透支了政策寬松利好。由于快速上漲吸引了大量投機盤,在止盈盤獲利了結的拋壓下,期債價格可能出現大幅調整。而11月中下旬開始,1512合約將面臨移倉換月和減倉,國債期貨可能延續寬幅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