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銀行高管去職掛靴的新聞不少。如浦發銀行副行長穆矢辭職,上海農商行副董事長、行長侯福寧辭職。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37位傳統銀行董監高辭職,涉及崗位從銀行董事、行長、副行長到行業主管、風險總監等。
最近,銀行高管去職掛靴的新聞不少。如浦發銀行副行長穆矢辭職,上海農商行副董事長、行長侯福寧辭職。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37位傳統銀行董監高辭職,涉及崗位從銀行董事、行長、副行長到行業主管、風險總監等。事實上,這是一場自去年開始、從基層蔓延到高層的銀行人員“大逃亡”。
在大逃亡的表象背后,其動因是什么?除了互聯網金融的高薪誘惑外,主因是去年央行重申了上個世紀推出的“貸款責任追究終身制”:放貸導致的任一筆壞賬,責任人實行終身責任制。嚴重者或被清退,終身不得再入行。
但銀行的壞賬仍是越積越多。
經濟下行引發銀行不良貸款率攀升。截至9月末,中行不良貸款總額1290.72億元,不良貸款率1.43%,較二季度末上升2個基點。中行第三季度為潛在的不良貸款計提163億元撥備,較去年同期增長44%。這是該行自2006年上市以來的最大撥備規模。截至9月底,農行不良貸款余額1791.6億元,同比增長43%,不良率自2010年以來首次突破2%,達2.02%,較去年同期增長0.48%。建行前三季度不良貸款率1.45%,環比上升3個基點。工行上半年不良貸款余額1634.95億元,不良貸款率1.4%。
而區域銀行不良貸款率的狀況比國有四大行的形勢更為嚴峻。據銀聯信發布的《中國信貸風險專題分析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局部地區不良貸款余額和壞賬率繼續呈“雙升”態勢。浙江、江蘇、云南等地銀行業的壞賬率分別比年初上升0.27、0.1和0.8個百分點,廣西、山東等部分省份銀行業壞賬率逼近2%,浙江省更是高達2.23%。
在重工業領域的煤炭、鐵礦、鋼鐵、水泥等行業去產能還未真正展開。目前重工業領域幾乎全行業虧損,多數企業不得已減產、停產,約1/5的企業瀕臨倒閉。例如,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負債已超過3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達1.3萬億元。與之相對應的是,這些鋼鐵企業上半年利潤共計僅22億元,其利潤根本無法覆蓋貸款利息的支付。今后如若這些產能過剩的企業倒閉,由于其體量巨大帶來的龐大壞賬顯露,必將對我國金融穩定帶來不小的沖擊。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研報表示,由于部分不良貸款被展期或挪至表外,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很難評估。9月初穆迪曾在分析了11家中國上市銀行上半年業績后指出,部分逾期至少90天的貸款并未被納入壞賬范疇,因此,中國銀行業的壞賬水平可能被低估。知名基金經理凱爾·貝司預測中國銀行業危機才剛剛開始,貸款損失可能需要兩年左右時間才會見頂。但他認為,中國可以通過發債度過危機。
為了剝離銀行壞賬,地方紛紛成立“壞賬銀行”。10月22日,經河南省政府批準并報銀監會備案,河南唯一參與批量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和經營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鄭州揭牌。8月初,銀監會公布了一批5省區市參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試點的名單,包括山東、湖北、寧夏、吉林、廣西。目前,共16個省區市擁有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由于這些資產管理公司主要以收購銀行不良資產為主營業務,因此其又被形象地稱為“壞賬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