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 2015年三季報在10月底前盡數出爐。
上市銀行 2015年三季報在10月底前盡數出爐。16家A股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1%,部分銀行在明年進入負增長階段的可能性較大。在2.1個百分點的同比增速中,規模增長貢獻12.0個百分點,撥備則拖了10.3個百分點的后腿;此外,凈息差“貢獻”-4.4個百分點,非息收入、成本、稅收分別做出2.2個、2.1個、0.4個百分點的正面貢獻。三季度上市銀行不良凈形成率為1.21%,較二季度小幅下降0.16個百分點,但資產質量壓力并未減輕。
生息資產以量補價
今年前三季度,五家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0.6%、5.6%和15.5%。有分析師認為,不同銀行間盈利的巨大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城商行整體生息資產增速達25.4%,股份制商業銀行整體生息資產增速為17.8%,大型商業銀行整體生息資產增速僅為9.4%,停留在“個位數”;其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整體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速均超過30%,遠高于大型商業銀行。
“受央行持續降息影響,上市銀行三季度凈息差繼續環比下降0.03個百分點。然而,由于銀行采取以量補價的經營策略,凈利息收入仍然環比增長2.5%,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凈利息收入環比增幅分別達到6.3%和4.8%。”招商證券分析師許榮聰、鄒恒超指出,“我們預計,四季度息差收窄趨勢會進一步加大,因為一方面,受6次降息疊加影響,貸款重定價會延續;另一方面,存款利率放開,銀行付息成本的控制壓力較大。”
中金公司分析員毛軍華認為,按照期初期末余額計算,三季度單季息差表現好于預期,主要受益于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短期內享受部分年初所投放資產帶來的高收益,及降息周期下負債端成本下降。“降息周期和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紛紛控制高負債成本、增加高收益資產,以緩沖息差收窄壓力。”毛軍華同時也指出,考慮到6次降息影響,息差的更大壓力還在后面。
毛軍華稱,考慮到未來息差收窄和不良壓力,大型商業銀行凈利潤即將進入負增長區間。手續費收入分化
三季度,上市銀行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20%。許榮聰、鄒恒超分析稱,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手續費收入增速從上半年的8%提高至11%,“逐漸走出去年中間業務規范影響”;股份制商業銀行手續費收入增速從上半年的41%下滑至33%,“理財、托管、代理等資本市場相關手續費收入受到股災沖擊”。
記者從交行了解到,該行持續做大做強理財業務、交易型業務、創新型業務,財富管理經營特色進一步彰顯,非利息收入貢獻度顯著提升。前三季度,交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19.34%,在營收中占比達18.66%,同比提升1.73個百分點。三季度末,交行人民幣表內外理財產品規模達1.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38.39%。
前三季度,民生銀行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40.51%,占營收的比率為39.32%,同比提高6.78個百分點。
城商行資產質量較好
許榮聰、鄒恒超指出,三季度上市銀行不良凈形成率環比小幅下降,主要是受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影響,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環比基本持平。不過,部分銀行資產質量加速惡化,有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凈形成率超過3%。在他們看來,城商行在此輪經濟下行周期中資產質量表現較好,可能有兩個原因:城商行的小企業貸款投放前幾年并未出現大躍進;城商行作為地方性銀行 ,對當地企業情況的了解好于全國性銀行,風控更嚴格。
毛軍華指出,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壓力并未減輕,因為部分銀行三季度不良生成率環比上升,風險暴露節奏略有加快,且另有部分銀行上半年逾期/不良貸款指標較高,潛在不良生成基數仍然較高。
三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撥貸比環比上升0.03個百分點至2.78%,撥備覆蓋率繼續環比下降7個百分點至183%。許榮聰、鄒恒超認為,各家銀行撥貸比在2016年底達標基本都不成問題,但部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已接近150%的監管紅線,可能導致這些銀行不得不繼續提高信貸成本。目前,各家銀行正就撥備覆蓋率標準與監管部門商議,未來150%的監管標準有放松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