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成立近四年的創業公司,2015年中獲得D輪融資的紛享銷客已初見規模,但創業公司的高強度工作仍是這里的主旋律。忙碌的身影在辦公室內不停穿梭,鍵盤聲此起彼伏,一大片空著的座位則是外出的銷售員工。
幾列白色的長條桌子一字排開,員工分坐在桌子的兩側,沒有任何的隔斷。正如其他的典型互聯網公司一樣,在紛享銷客廣州分公司的辦公室,各個層級的員工和領導都聚集在100多平方米的開放空間里辦公。
作為一家成立近四年的創業公司,2015年中獲得D輪融資的紛享銷客已初見規模,但創業公司的高強度工作仍是這里的主旋律。忙碌的身影在辦公室內不停穿梭,鍵盤聲此起彼伏,一大片空著的座位則是外出的銷售員工。
隨著互聯網+在近一年多來的大熱,互聯網產品中發展出了B2C、C2C、B2B、O2O等模式。不過,早在2011年,移動互聯網還未普及、如今的社交霸主微信剛剛推出、個人服務產品方興未艾之時,剛開始創業的紛享銷客便將目光投向了企業服務的2B端市場,打造了一款主要針對企業銷售人員移動辦公的SaaS(軟件即服務)產品。
紛享銷客廣州分公司總經理白世強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紛享銷客是一個以銷售管理為核心的移動辦公平臺,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管理,從而提升辦公效率。“如今大家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卻也限制了大家對身邊信息的感知。我們希望能夠通過產品讓公司之間的信息更加通暢,各個部門、各個層級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
來自傳統媒體的轉型
近年來,傳統媒體所受到的巨大沖擊有目共睹,紛享銷客所打造的信息分享型新媒體似乎可以提供借鑒。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紛享銷客卻與媒體行業有著不解之緣。四位創始人中的羅旭和楊斌均出身于媒體行業。其中,CEO羅旭有著12年的傳統媒體從業經驗,并在2003年作為元老之一參與《新京報》的創辦。
2011年12月,羅旭跳出媒體行業,創辦了紛享銷客,并瞄準SaaS這一面向企業提供服務的藍海。白世強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羅旭作出這樣的選擇與自己的從業經歷和感受不無關系。“羅旭在媒體的銷售部門工作過,也與許多從事2B業務的銷售公司有過接觸。他從中發現紙質辦公和傳統的OA(自動化辦公)并不能滿足管理者在管理上的需求,也無法提高效率。因為大家都玩手機、刷微博,他就想到用手機來做這么一個社會化的SaaS級銷售移動管理平臺。”
羅旭篤信管理上的痛點會使企業產生對SaaS產品的需求,因此在紛享銷客上,銷售人員可以實現打卡、反饋客戶意見等功能,管理者也可以遠程控制銷售人員的工作,實現更高效的移動辦公。
白世強認為,紛享銷客在企業內部所搭建的溝通交流的信息平臺是為了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從而使溝通更加順暢。“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人人發分享,人人通過各種方式去獲取信息的時代了。微博和微信先后火了起來就是因為它們這種強交流的模式。而紛享的做法則是把這個溝通的范圍縮小到了企業內部。”
瞄準2B端
在紛享銷客創立之時,關于互聯網公司發展模式的B2B、C2C、B2C、O2O等熱門詞匯還未流行起來。如今,在近一年多的時間內,紅極一時的O2O似乎正式迎來了寒冬,而紛享銷客所瞄準的2B端市場卻異軍突起,受到資本青睞。
然而,即便羅旭對于自己產品十分自信,但由于2B端發展模式的特性,紛享銷客在創辦初期曾經歷了十分艱難的探索時期。白世強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2B和2C在開拓市場方面有著本質上的不同。“2C可以通過打廣告、提供優惠等方式輕松地將顧客吸引過去,但客戶的黏性卻不高,很容易被更加優惠的公司拉走。但2B的銷售則需要不斷地去告訴客戶如何使用、如何把產品用好,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一旦客戶選擇使用就很難被替換。”
回憶起公司剛剛起步時,白世強表示那段時間的確很艱難,最傳統的掃樓、電話營銷等方式是用得最多的,但效率卻很低。而如今,當初只有40多人的公司目前已有1500人的規模,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五個城市設有分部。
白世強認為,市場對于移動辦公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激發了市場的潛力,也令原本不敢嘗試的企業加入進來。“在2012年的時候,大家對于移動辦公基本上是沒有想法的,而現在互聯網+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市場已經熱了起來。”
正如白世強所說,移動辦公SaaS產品目前正迎來了快速的發展浪潮。今年5月底,阿里巴巴出品的移動辦公軟件釘釘推出正式版,宣告著巨頭的正式入駐。而如今在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移動辦公軟件也已有上百款。
談及所面臨的競爭壓力,白世強認為紛享銷客的優勢是有一支強大的地面部隊,用來保證客戶的使用黏性。“2B的銷售方式就是不能用純互聯網的方式去做,它需要跟客戶不斷地保持聯系和溝通,指導他們如何使用。我們在早期人數比較少的時候也不能覆蓋用戶的深度服務,就出現了許多企業不會用、不了解而放棄使用。所以,現在在互聯網模式的基礎上,我們必須保證地面部隊能夠滲透到客戶的服務中。”
資本入駐升溫
除了擁有地面部隊拓展和維護用戶,紛享銷客也受到了資本青睞。根據紛享銷客公布的消息,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一年內完成了3輪融資,最新的D輪融資規模更是高達1億美元。如此快速的融資速度也從側面印證了2B市場升溫。
作為紛享銷客融資的首輪融資方,IDG資本合伙人牛奎光曾表示,2B在2011年時已經在美國熱起來,而在中國也同樣存在2B市場的底層推動因素。一方面,中國的人力成本在不斷攀升。“中國之前的整個軟件行業一直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的人力成本太低了。但在過去的七八年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以每年13%的速度在增長,而且往后看的話,應該往后至少5年,這個趨勢還會持續。”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將數據保留到了云端,這對中國最大的意義就是把盜版干掉了。
正如牛奎光所預測的一樣,伴隨著O2O行業降溫,陪伴著O2O公司玩了一輪又一輪燒錢的投資者,將目光投放到正在逐步升起的B2B市場。根據《第一財經日報》此前的報道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在以太資本旗下的融資平臺上,B2B項目占比15%,相較于去年第四季的4%實現了大幅度增長。2014年Q4,B2B項目在以太平臺所有項目中的占比是4%。到2015年Q1,這一數字迅速飆升至15%。而O2O項目則從去年第二季度的49.02%驟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