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監會公布了包括《保險公司設立境外保險類機構管理辦法》等共計8部規章的修改決定。其中內容最多的是有關保險中介——專業代理、經紀和公估三類機構的監管規定,共計70余項規定內容修改。
日前,保監會公布了包括《保險公司設立境外保險類機構管理辦法》等共計8部規章的修改決定。其中內容最多的是有關保險中介——專業代理、經紀和公估三類機構的監管規定,共計70余項規定內容修改。
與此同時,保監會逐步取消了保險中介包括“保險銷售從業人員資格核準”、保險專業代理、經紀機構“分立、合并、變更組織形式、設立分支機構及解散退出審批”在內的8項行政許可,并將機構審批由前置改為后置。這次監管規定的修訂,就是將上述簡政放權的內容體現在行政文件中。
僅公估公司取消資本限制
但是,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和保險經紀機構監管規定的修訂中,并沒有前期所預期的減少注冊資本要求,原來的設立保險專業代理公司和經紀公司,其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5000萬元的要求,并沒有被修改。
只有公估公司有松動。對公估機構,取消了原來注冊資本金不得少于200萬元的要求,改為保險公估機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
9月底,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深化保險中介市場改革的意見》,即是簡政放權,要著力完善中介機構的準入退出管理,鼓勵推動變革創新并加強信息披露。
例如,鼓勵發展小微型、社區化、門店化的區域性專業代理機構,鼓勵專業中介機構探索“互聯網 +保險中介”的形式,形成新的業務平臺,鼓勵專業中介機構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并支持專業中介機構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和交易股權。
當日,保監會公布了前三季度數據,其中壽險公司營銷員人數大幅增長,壽險公司營銷員392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16萬人,同比增長42%。“代理人數量增長如此快速,跟中介簡政放權和保險行業正處在發展上升期都有關系。”一位保監會內部人士稱。
鼓勵中介機構成立相互保險
在談及中介市場改革時,保監會相關人士介紹,保監會積極支持以保險中介機構為主發起成立相互制責任保險公司。
在具體實踐中,為減少資金占用,大部分中介機構選擇投保職業責任保險。然而,現行職業責任保險產品存在針對性不強、服務功能弱、管理分散等問題,難以適應中介市場新情況和創新發展的需要。而且,在以往中介市場風險處置中,多數都是政府和監管部門置身處置風險一線,很難看到職業責任保險在風險控制、后期補償、保護消費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保險中介市場清理整頓過程中,部分中介機構提出以職業責任保險為切入點,發起成立相互制責任保險公司。相互制保險公司為降低保障成本、共同防范行業職業風險、服務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保監會是支持的,保險中介行業深化行政改革的重要特征是簡化審批,放開前端的同時,也需要通過完善職業責任保險,有效管住后端。”保監會人士說。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法人機構2500多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21萬多家,保險銷售從業人員500多萬人。在如此體量及規模的保險中介市場面前,傳統監管模式受到嚴峻挑戰。
保監會將運用“互聯網+”的方式探索一條監管新路,大力推進新型監管信息平臺建設。目前,正以保險中介交易為主線建設開放式資源平臺,即保險中介云平臺。監管機關將通過中介云平臺隨時掌握市場交易情況,第一時間發現違法違規問題及線索,第一時間處置可能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