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廣東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和重要港口,經千年而不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這里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廣東和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各國之間源遠流長的文化交往。
10月30日,有800多個外國政要和商界領袖聚集于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他們都來自海上絲綢之路各個沿線港口城市或國家。
他們參加的是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出席的2015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及主題論壇“港口城市發展合作高端論壇”。
“廣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一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一帶一路’建設給廣東發展帶來新機遇,當前正在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樞紐、經貿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胡春華在論壇上說,“廣東希望以海博會及高端論壇為平臺,進一步加強與包括太平洋島國在內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友好交流和經貿往來,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港口城市發展合作,努力實現互利共贏?!?/p>
外國政商領袖們對于胡春華的態度與發言并不陌生,也絲毫不懷疑廣東方面行動的決心和速度,因為在過去的一年多里,他們所在的多個國家,都已經與胡春華帶領的訪問團直接接觸過,并且都敲定了巨額合作。
這是第二屆海博會。相比去年同期舉辦的首期博覽會,它的參與者不但數量更多,熱情也更加高漲。
據廣東省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省與海絲之路沿線國家,主要是東盟10個國家以及南亞4個國家的經貿合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去年跟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貿易額達到1309億美元。
從交通、能源項目建設,到食品、小商品的商品交易,再到旅游服務以及越來越多的文化交流,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通過廣東這個橋頭堡,正在與中國發生著越來越密切的聯系。
走出去和引進來
在努力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樞紐、經貿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過程中,廣東打出了“走出去和引進來”兩套組合拳。
2014年-2015年,胡春華兩次帶隊出訪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分別前往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其中,廣東與越馬新三國共簽訂各類項目168個,簽約金額123.92億美元;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三國現場簽訂合作項目67個,合同金額82.79億美元。
在這樣的鋪墊和先期合作之下,前來廣東參加2015海絲博覽會論壇的政要們,帶著信心向中國和廣東,都提出了更多的期許。
而今年10月底舉行的海博會和高端論壇,可以看成是廣東引進來的一大舉措。
“我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很有信心?!?出席海博會港口城市發展合作高端論壇的新加坡前總理、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很好的契機,將使新加坡與廣東的合作變得更加全面和多元。新加坡愿意進一步加強雙方在互聯互通、經貿交流、人員往來等領域的合作,加快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不斷提升互利合作水平。
作為斯里蘭卡發展最快的港口城市科倫坡,其市長穆扎米爾則表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把海絲沿線國家港口打造成全五星港口群非常重要。“每個國家都應該致力于港口建設,沿線港口同等發展才能更好地把消費者和生產者連接起來,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
更多的城市和地區,則希望在這場大融合與商貿大發展中,更深地參與進來,獲取商機?!跋つ嵯M诤=z戰略中貢獻自己的技術。”澳大利亞悉尼副市長羅賓·凱麥斯非常強調悉尼的參與意愿和積極性。
對于發展中的地區來說,與中國內地一樣,他們的訴求中包括招商引資。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長伊布·艾哈邁德·西德基則推介說,卡拉奇市投資環境友好,股票市場世界出名,銀行業評級也很高,其港口連接中亞多個國家,希望借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契機,吸引更多投資。
在海博會會場,新西蘭廣東總商會常務副會長馬國超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新西蘭基督城剛剛經歷過大地震,經歷過大地震之后,整個城市幾乎變成廢墟,它的重建會成為中國各界很好的投資機會。
“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有利于拓展國際市場。會使中國與東盟之間形成統一大市場,并使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實現實質性飛躍。”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第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梁琦曾表示。
“4小時交通圈”的基建機會
海博會機械類展區,十種四大類十個型號的設備—包括汽車起重機、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像《變形金剛》中的巨型汽車人一樣,它們龐大的身形占據了大片場地和人們的視線,開動時發出轟隆隆的聲音。它們都出自徐工集團。
“徐工集團今年在東南亞市場的銷量增加了25%?!毙旃ぜ瘓F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巖梅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發布以來,東南亞、中東、非洲這些沿線國家的銷量都有不錯的增長。
張巖梅介紹說,原先,中亞絕對是徐工的主要市場,但近兩年隨著經濟下滑和國際形勢動蕩,中東和遠東市場下滑,而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需求的增長,彌補了傳統市場的缺失,讓徐工實現了增長?!耙粠б宦费鼐€國家的出口額去年占徐工出口額的76%,是一個非常大的比例。”
在出口普遍下滑的當下,徐工的逆勢增長非常耀眼,但它并不是機械行業里唯一獲得增長的公司。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郭奎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工程機械國內、國外的市場都在下滑,只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在上升,出口同比增長了2%。
國家“一帶一路”構想發布之后,廣東就在交通基建方面,迅速確定了自己的目標。道路連通上,廣東將深化與沿線國家在港口、機場、陸路交通方面的合作,構筑連通內外、便捷高效的海陸空綜合大通道。著力提升廣州、深圳樞紐機場航線網絡通達能力和綜合服務保障能力,構建與沿線國家主要城市“4小時航空交通圈”,以及“無縫銜接”和“零距離換乘”的中國內地與中南半島陸路主通道。
這給企業帶來了大量的機會。
近年來,得益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需求增長,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的業務快速增長。新簽合同金額從2012年的5.4億元,迅猛增長至2013年的52.8億元,再增長至2014年的63.8億元,排在2014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的第23位。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這份由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發布的企業榜單中,前十名全部為基建和電力能源公司。
據中能建廣東院項目總監王清黎介紹,中能建在海外的代表處已經設于菲律賓、巴基斯坦、土耳其、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六處,而目前,又有非洲、南美、中東和俄羅斯、緬甸等六個代表處即將設立。
業務拓展并非沒有難度。王清黎說,中國承包商走出國門碰到的最大問題,便是以前熟知的國家GB標準在國外項目無法使用,且對國際G7標準不熟悉;目前中國標準僅在部分國家、行業或專業被國外業主接收和認可,兩者之間有一定差異;若能做好GB與國際G7標準的對照、做好中國標準的國際化推廣工作,將會大大減少中國承包商國外項目執行風險。
區域貿易逐漸升溫
“大家可以放心吃。因為斐濟的產品第一次來中國,我都帶著斐濟衛生部的官員去他們(食品公司)工廠察看過?!膘碀?中國主席貿易委員會主席司徒偉強向時代周報記者笑稱。
本屆海博會,境內外有1394家企業參展,參展和采購的境外國家和地區數達71個,遍布全球五大洲四大洋,境外參展企業占全部參展企業的70%。
在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區域貿易合作中,廣東顯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在10月30日舉行的海博會高端論壇上,16個國內外港口城市商協會共同倡議發起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港口城市商協會聯盟”,簽署聯盟協議,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交流與合作搭建平臺。
而落地廣東、溝通海絲沿線各國的商業平臺,也已經出現。
2016年上半年即將投入運營的茶山生態食品城,是新加坡企業投資的進口食品的交易平臺,B2B和B2C都是這個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方式,它將幫助周邊其他國家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也把國內的優質產品拓展到東南亞地區”。
在廣東對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規劃中,廣東將擴大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規模,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建設貿易促進平臺。同時,廣東還將設立境外經貿代表處,為開展經貿活動提供服務,實施《廣東省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設規劃》,建設一批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進口商品交易平臺。
文化傳播再起航
自古以來,廣東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和重要港口,經千年而不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這里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廣東和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各國之間源遠流長的文化交往。
“英德9號”是曾經延續了數百年的“女王紅茶”,為英國女王和皇室所鐘愛。這個因為政策改變而衰落的產業,又在“一帶一路”的新政策中找到了續寫文化傳奇的可能。
20世紀60-80年代初的計劃經濟時代,廣東進出口總公司統一收購清遠紅茶統一出口,最高點時,曾達到一年4000噸。大約有30年的時間,英德紅茶支撐了中國全部出口總額的10%。英國作為最早承認中國合法地位的國家,與中國恢復了貿易—清遠紅茶則通過香港中轉,銷往歐洲。
在改革開放之后,統購統銷取消,生產茶葉的國企也改制了,清遠茶葉“硬著陸”,一度衰落,直至目前,出口額都非常之小—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將清遠茶葉的品質恢復到從前“皇室紅茶”的水準,在國內市場獲得了一席之地—目前清遠茶葉協會會員企業,每年總銷售額大約在30億-40億元人民幣。
但在茶葉文化的國際傳播上,單個的茶葉公司顯得力量不足。因此,清遠茶商們選擇抱團走出去。他們希望300萬畝的年產量可以完全被市場消化。
本屆海博會上,英德紅茶出現在澳大利亞展館中—清遠茶葉協會與澳大利亞清遠商會合作,希望將英德紅茶重新推向世界,合作內容首先是茶文化傳播,然后是茶葉銷售。澳大利亞清遠商會在當地尋找經銷商,清遠協會則負責在國內向會員企業推介。
澳大利亞只是一個點。澳大利亞商會和清遠茶葉協會的設想是,跟著“一帶一路”計劃,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一路往外走,“每一個國家可能都會去。”清遠茶葉協會已經開始準備工作,“練內功”,把控產品品質和管理,做產品包裝和品牌建設,以及對接歐洲的質量標準,“已經做好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