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5股爆發在即】“十三五”末,我國北斗衛星發射數量將由現在的約20顆擴大到36顆,北斗定位系統覆蓋區域從亞太擴至全球。
點擊查看>>>個股研報 個股盈利預測 行業研報
北斗系統 “十三五”末覆蓋全球
2015中國工業博覽會空間信息產業暨北斗導航技術應用展昨天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行。記者從展會上獲悉,“十三五”末,中國北斗定位系統覆蓋區域將從亞太擴大至全球,屆時可望比肩GPS,產業化應用空間打開。
據介紹,“十三五”末,我國北斗衛星發射數量將由現在的約20顆擴大到36顆,北斗定位系統覆蓋區域從亞太擴至全球。
全球能夠提供衛星導航服務的有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我國許多基于地理位置的應用采用GPS信號,這給中國帶來了信息安全問題。因此,中國建立全球北斗導航系統擔負戰略重任。
除了發射衛星外,北斗還擬加強地面導航信號。兵工集團有關人士透露,國家將撥款在全國建設地面信號增強網。到“十三五”末,兵器北斗地基增強網將建成“北斗定位+互聯網 +商業運營”的模式。
據透露,兵工集團擬與阿里合資,設立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合資公司通過對北斗地基一張網的整合與建設,構建位置服務的云開放平臺,以滿足國家、行業、大眾市場對精準位置服務的需求。
上海緣源實業有限公司楊鷹鴻負責“上海廢舊衣物回收利用”項目,全市有2000多個熊貓回收箱。上海北斗建議,對該項目實施信息服務空間改造試點,即在100只熊貓的“耳朵”上加裝信息定位和感應裝置。試點區域的衣物裝到70%時就會向后臺預警,徹底免除不知何時該收衣物的煩惱。
上述例子只是北斗應用的一個例子。現在,上海北斗已經在停車、窨井蓋等多個領域設立了北斗空間信息化應用平臺。而類似的應用,已經被滴滴打車、餓了么等各類網絡服務平臺成熟應用。
研究顯示,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將保持30%—40%的復合增長。
隨著它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的有機融合,我國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必將實現更快發展。(來源:上海證券報)
【個股解析】
北斗導航產業5只概念股價值解析
振芯科技:北斗業務持續快速增長,業績符合預期
類別:公司 研究機構: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真怡 日期:2015-10-29
核心觀點:
前三季度業績快速增長,符合預期。公司2015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3.67億元,同比增長46.89%,歸母凈利潤6,156萬元,同比增長123.63%,EPS為0.11元,同比增123.64%。
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北斗衛星導航終端銷售和設計服務收入增幅較大。公司加大了北斗二代產品市場銷售力度,同時重大合同的交付進度良好,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持續高速增長,實現收入2.7億元,同比增70.84%,占比達74%,成為收入增長主要來源。設計服務業務受承接任務量及研發進度影響,實現收入3,075萬元,同比增221%。此外,公司元器件產品同比增6.45%,北斗運營服務同比降17.35%,安防監控業務受業務承接量影響同比降37.22%。
歸母凈利潤增速高于營業收入增速,主要原因是毛利率水平較高的北斗導航終端業務高增長,同時受到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投資收益有所增加等因素影響。
積極落實“1+N”產業布局。公司設立新橙北斗和產業基金公司,有效推進了“器件-終端-系統-運營”整合;參股瀚諾半導體公司,進入寬帶通信領域,為后續布局家庭物聯網、智慧生活奠定技術基礎。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公司在衛星導航領域“元器件-終端-系統”協調發展,衛星導航終端產品有望持續高增長;元器件業務受益于新型信息化裝備研制加速,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構建“1+N”產業布局,積極推動外延式發展。我們看好公司的成長性,預計15-17年EPS分別為0.20元、0.29元和0.43元,首次給予“謹慎增持”的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北斗產品招標進度低于預期;產業整合進度低于預期;市場競爭加劇。
北斗星通:定增獲國家產業基金認購,助跑北斗芯片業務
類別:公司 研究機構: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程成,李亞軍 日期:2015-09-16
公司周末公布非公開發行預案: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1億股,發行金額不超過16.8億元。
定增對象: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認購不超過15億元)、宏通1號(委托人為董事長周儒欣先生,認購不超過1.6億元)、宏通2號(委托人為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胡剛,認購不超過0.2億元)對于募集資金的用途:
低功耗北斗SOC單芯片項目;
高精度北斗SOC芯片;
基于云計算的定位增強和輔助平臺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定增加速上游研發實力,促進北斗行業進步我們認為本次定增對于公司乃至整個北斗產業,都是較大的利好:
“十三五”對于集成電路行業將有細致的促進政策出臺,公司獲國家產業基金認購,開發SOC芯片,將獲得更多政策紅利。同時,對于北斗行業而言,也將從2025中國制造受益。
對于高精度和低功耗的芯片研發,我們認為將有效促進北斗終端、手持以及更多民用的發展,豐滿下游產業。
公司之前收購華信天線、佳利電子,在天線行業獲得很大的優勢,這次在芯片領域再下一城,將成為北斗上游產業的集大成者,未來有望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毛利率。
北斗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繼續看好行業紅利
9月10日,中國衛星導航與定位協會發布《2014年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行業內上市+新三板掛牌公司達到21家,總數已經超過13000家,上市公司營收總和占產業鏈的6%。對應2014年整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已經達到1343億,相比2013年增長29.1%。
同時,去年國內導航終端產品銷量突破3.88億臺,其中帶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銷量達到3.7億臺,后裝市場終端銷量910萬臺,前裝市場終端銷量約為247萬臺,監控終端銷量約650萬臺,高精度定位接收機或板卡銷量(含出口)超過15萬臺/套。根據我們上文中對于上游產品的分析,整個北斗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看好公司研發優勢,公司作為北斗上游代表企業,建議持續關注
公司完成收購華信天線和佳利電子后,產業鏈延伸至高精度定位天線,其高精度定位天線性能行業領先;其次,子公司和芯星通研發生產的高集成高精度GNSS芯片、多模多頻高精度板卡在行業內實力不俗;集導航、娛樂及LBS服務于一體的車載影音導航終端已經連續向上海大眾、福特供貨,目前已經形成“前裝+后裝+出口”的發展模式。北斗星通是為數不多的北斗全產業鏈公司,隨著國家強力推進北斗行業應用及民用,未政策紅利將充分顯現,公司內生+外延的方式將助其實現快速突破。本次定增若能通過,將繼續加強公司上游研發實力,提升公司產品質量。我們預計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別為0.30/0.59/0.64元(考慮下半年并表業績),公司作為北斗上游代表企業,建議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