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跌成熊 可中國數據分明在說價格拐點來臨】美聯儲上周再次宣布推遲加息。雖然每個人都在關注著名義利率——即聯邦基金利率,但自2011年8月份以來,美國的實際利率已經上升了約5%。與名義利率提升比起來,這個“隱形”利率的提升對大宗商品價格和新興市場來說影響更大。
美聯儲上周再次宣布推遲加息。雖然每個人都在關注著名義利率——即聯邦基金利率,但自2011年8月份以來,美國的實際利率已經上升了約5%。與名義利率提升比起來,這個“隱形”利率的提升對大宗商品價格和新興市場來說影響更大。名義利率只不過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頂”。
自2014年7月以來,美元已經升值了超過20%。不管是對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的凈商品出口國來說,美元的升值對會對它們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價格波動性增強時,這些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匯率會出現浮動。
為何會發生這一切?
原因在于,大多數的大宗商品,包括原油,金屬和谷類都是以美元計價的。因此大宗商品價格與美元之間的關系是逆向的。當美元走弱時,大宗商品價格傾向于升高。當美元走強時,美元會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一系列影響,其中一個影響就是大宗商品價格會下跌,正像投資研究公司Cornerstone Macro提供圖表顯示的一樣。
圖:美元升值幾乎總會導致國際貨幣危機
實際上,自一年前起,大宗商品價格集體下跌了接近40%,來到了自2009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位。筆者們可能已經來到了一個大宗商品價格的轉折點,這為筆者們打開了投資的機會。
凈商品出口國承受巨大壓力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依賴于商品出口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數量從5年前的88個上升到了今天的94個。許多商品出口國家——大多數位于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亞洲——它們高度依賴于出口種類很少的大宗商品,并且與他們進行大宗商品貿易的伙伴數量也很有限,這是很危險的。
對很多大宗商品供應商來說,中國是位居第一的買家。但隨著中國經濟從制造業開始轉向服務業和房地產業,中國這名亞洲巨人的進口在減緩,這迫使許多凈商品出口國開始重新思考它們對中國的依賴。
圖:中國服務業占GDP比重,其中紅線代表農業,黃線代表制造業,灰線代表服務業和房地產
這正是印度尼西亞現在所面臨的處境。印尼50%的出口包括原油,棕櫚油,銅,煤炭和橡膠。此前,中國是這些大宗商品的一個關鍵的進口國。據World Factbook,蒙古國95%的出口流向了中國。對智利來說,其大宗商品的出口占到了總出口的近90%,這其中25%的出口是流向中國的。
但是大宗商品出口國也不需要對大宗商品產生如此高的依賴,因為這會讓本國貨幣受到影響。比如澳元,澳元與鐵礦石的價格是正相關的。
圖:澳大利亞元追隨鐵礦石價格,藍線表示澳元(左軸),黃線表示每干公噸鐵礦石價格(右軸)
全球目前開采的鐵礦石中98%用于煉鋼。澳大利亞大陸大部分的鐵礦石存儲于西澳大利亞州。鐵礦石對西澳大利亞是如此重要,以至于鐵礦石價格每下跌1美元,西澳大利亞的政府預算就會損失4900萬美元。
同樣的關系存在于秘魯索爾和銅礦之間。秘魯是世界上第四大銅礦石生產商,排在智利,中國和美國之后。
圖:秘魯索爾追隨銅礦價格,藍線表示S&P/BVL秘魯綜合指數(左軸),黃線表示倫敦金屬交易所向前三個月銅礦石價格(右軸)
俄羅斯盧布,加拿大美元和哥倫比亞比索全都與原油價格有正相關聯系。(俄羅斯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生產商,加拿大第五,哥倫比亞第十九).
圖:俄羅斯盧布追隨原油價格,藍線表示俄羅斯盧布(左軸),灰線表示每桶原油的價格(右軸)
圖:加拿大美元追隨原油價格,紅線表示加拿大美元(左軸),灰線表示每桶原油的價格(右軸)
圖:哥倫比亞比索追隨原油價格
新興市場貨幣的穩定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會促進對資源需求的支撐。在八月份出現貶值后,中國的人民幣出現了一些穩定的跡象。但其它幾個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卻出現了大幅貶值。
圖:12個月內(截至2015年10月30日),各國貨幣兌美元的貶值程度
全球制造業出現扭轉的速度可能比你認為的要快
筆者已經很多次指出,大宗商品需求取決于由JP摩根采購經理人指數衡量的制造業強弱程度。這個制造業指標一直被籠罩在下行的陰影中。雖然采購經理人指數的讀數仍然位于50.0的榮枯分水線上方,但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對采購經理人指數讀數做出了負面的反應。
圖:大宗商品與全球采購經理人指數高度相關
Cornerstone Macro認為,中國和全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可能”在10月份升高,從而讓大宗商品價格今年全年具有出現上行好轉的可能性。如果這是真的,那么這真是一條好消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采購經理人指數能展望未來6個月的情況,因此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需要花上同樣長的時間來恢復。
不管怎樣,現在都是一個好時機,投資者可以考慮回到大宗商品和自然資源市場,因為筆者們現在可能處在了一個上行好轉階段的早期。
Global Resources Fund(全球資源基金)的資產組合經理布里恩-希克斯(Brian Hicks)上周在接受Energy Report采訪時表示:“當大宗商品股票失寵時,你應該購進,因為它們是周期性的。如果你看到的是從現在起未來12,18以及24個月的情況,那么這些股票的價值會反映出均衡的大宗商品價格,并從這個地方開始出現大幅度的上漲。”
JP摩根的全球采購經理人指數是全球制造業經濟健康的一個指標。采購經理人指數基于五個主要的指標:新訂單量,庫存水平,生產,供應商交付和就業環境。
大宗商品新聞關注>>>
【國際財經大事】美聯儲意外泄露機密 證實將十二月加息 | 全球三大經濟體都在掙扎
【投行機構觀點】德商行:非農將成黃金市場最終審判 | 花旗:下調全球經濟明年預期
【黃金市場風暴】黃金四季度投資建議:短期不樂觀 | 非農前黃金“俯首稱臣”
【原油市場必讀】沙特王室不顧油價下跌仍大發紅包 | 高盛預測油價將觸及20美元
【期貨商品要聞】商品崩跌將繼續?鐵礦石恐跌破40美元 | 大宗商品跌勢難踩剎車
【國內油價焦點】“兩連漲”后成品油價或迎來下調 | 發改委下調成品油零售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