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韓兩國而言,通過此次在人民幣主權債發行上的合作,中國可借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韓國可借此提升首爾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可以說是雙贏之舉。
對中國來說,韓國成為繼英國之后全球第二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的海外國家,將成為人民幣向儲備貨幣進軍的又一大助力。尤其是在11月IMF即將決定人民幣是否能加入SDR的關鍵時刻,其意義更是不可小覷。
10月31日,中韓金融合作迎來重要一天。正在韓國進行正式訪問的李克強總理,當天與韓國總統樸槿惠一起見證了兩國金融合作重要協議的簽署。
據隨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消息,中韓兩國達成了在上海建立人民幣對韓元直接交易機制、支持韓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將從韓國銀行機構借入人民幣資金試點擴大至山東全境、調增韓國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至1200億元等多項協議。
筆者認為,在這其中,有關“中方支持韓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的信息最令人期待。
在此之前,就已經有預測稱,韓國可能將發行人民幣主權債。據韓國媒體報道,此次韓國人民幣主權債的發行額可能為30多億人民幣。雖然與龐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相比可謂是滄海一粟,但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總體進程而言,卻具有重大象征意義。而中韓兩國政府的這一最新表態,則意味著這一措施可能很快會“落地”。
對于中國來說,韓國成為繼英國之后全球第二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的海外國家,將成為人民幣向儲備貨幣進軍的又一大助力。尤其是在11月IM F即將決定人民幣是否能加入SDR的關鍵時刻,其意義更是不可小覷。
盡管目前全球至少已有50家央行把人民幣配置在外匯儲備中,包括韓國在內,但通過選擇在市場公開發行人民幣債券,籌集人民幣資金,投資于人民幣資產,作為外匯儲備的國家,卻并不多。此次,韓國首次發行美元和歐元幣種以外的主權債,并成為繼英國之后第二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的海外國家,不僅反映出韓國政府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信心和公開支持態度,也反映出人民幣被國際接受的程度正在提高,將對其他國家形成明顯的示范效應,從而進一步推動人民幣朝國際儲備貨幣邁進。
此外,這也有望成為推動中國熊貓債市場走向活躍的一大助力。從目前公布的情況看,此次韓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將采取在中國境內發行的方式,也就是發行所謂的“熊貓債”。
債券市場的國際化,有“走出去”和“引進來”。目前看,境外人民幣點心債市場已經頗具規模,但境外主體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的通道仍不順暢。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僅有3只熊貓債未到期,總額僅為31億元,這在總量高達30萬億元的境內債券市場中顯得微不足道。
不過,今年9月以來,一度停滯的熊貓債市場出現重新啟動的跡象。匯豐銀行在華發行了10億元人民幣熊貓債,成為首個在境內發行熊貓債的外資商業銀行。如果韓國能成為首個在華發行熊貓債的主權政府,則將成為內地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的重要里程碑。
當前中國境內融資成本正不斷下降,為境外機構赴境內銀行間市場發熊貓債創造了有利時機。在此情況下,韓國的出手或促使更多境外機構跟進,從而激活中國熊貓債市場,也有助于形成有效的人民幣回流機制。
而從韓國的視角來看,首次發行人民幣主權債也是意義重大,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韓國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為首爾打造離岸人民幣中心增添新的動力。
經過過去一年多時間的發展,目前韓國離岸人民幣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但客觀地說,與香港、新加坡、倫敦、臺灣等其他市場相比,韓國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仍顯緩慢,交易不夠活躍。其中,韓國本地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相對落后成為重要制約因素。
據統計,截至目前韓國本地市場人民幣債券僅累計發行3筆,金額總計5.8億元,且均系私募發行方式。與當前韓國本地多達數百億元規模的人民幣存款相比,這一數字嚴重偏低。意味著人民幣點心債這一有效的投融資手段,在韓國市場并未發展起來。
據分析,發行利率偏高,是韓國本地人民幣債券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也正因為如此,韓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紛紛“舍近求遠”,前往香港、臺灣等市場發行點心債、寶島債。而此次韓國人民幣主權債的發行,有望給韓國市場帶來一個相對合理的人民幣債券利率標桿,對引導韓國企業在本地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吸引中國企業赴韓發債,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綜上,對于中韓兩國而言,通過此次在人民幣主權債發行上的合作,中國可借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韓國可借此提升首爾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可以說是雙贏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