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其儲備貨幣籃子的調整決定也將揭開面紗。這一被稱作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目前僅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隨著近期英國等主要歐洲國家政府表態支持,外界對于人民幣將最終被納入SDR的預期也進一步升溫。在海外輿論看來,人民幣國際化指日可待。
路透社指出,從目前各方反饋看,此次人民幣納入SDR概率很大,這也意味著人民幣朝國際儲備貨幣的方向邁出一大步。由于中國最近進行的改革,以及英國等主要歐洲國家政府的支持,人民幣走進SDR貨幣籃子之路愈發有希望。而IMF若予以批準,將給中國外交壯舉再添一筆:中國牽頭新的地區發展銀行獲得歐洲支持,及近期宣布將在德國設立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的交易平臺。
德新社指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貨幣不久將躋身與美元和歐元并駕齊驅的世界最強貨幣之列,對于這一點,前不久在IMF年會其間舉行會晤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幾乎毫不懷疑。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在2008年的雷曼危機后,由于不愿本國的經濟被美國政策左右,一直在推進國際貿易和投資中人民幣的利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擺脫對美元依存的戰略。另一方面,為了維持人民幣的穩定,限制人民幣與外幣交換的基本政策不會立刻發生改變。中國將加入SDR視為在保留限制的同時,將人民幣提升為國際貨幣的契機。
在給中國證券網的一封郵件中,Evercore ISI 的中國研究高級主管唐納德·施特拉斯汗寫道:幾個月前,是否讓人民幣加入SDR的討論便已經受到關注。自那時起,幾乎所有主要發達國家都已經表示贊成。最終決定可能本月中旬才被公布,但這一決定有著很重要的象征意義。
康奈爾大學戴森學院教授Eswar Prasad近日撰文指出,IMF決定的深遠意義在于它可能會影響中國銀行業和其他市場化經濟改革的進程。這些改革將決定中國經濟是否能走上一條更好、風險更低的增長道路。
針對人民幣一旦被納入SDR后可能帶來的影響,IMF亞太部主任李昌鏞上周表示,如果人民幣加入IMF指標貨幣籃子,那么中國經濟形勢的變化或將對亞洲金融市場產生更大影響。摩根大通則指出,即使在IMF決定是否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籃子之后,中國央行仍會保持匯率穩定。該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本周接受外媒采訪時說,中國不會甘冒人民幣突然貶值的風險,唯恐傷及經濟。據彭博匯整的數據,人民幣兌美元年底跌破6.50的機率只有11%,低于本季初時的18%。
IMF的貨幣籃子每五年接受一次審核。為了避免新貨幣被納入之后可能出現艱難的過渡階段,IMF將在2016年稍晚再落實審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