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凌晨,娛樂產業垂直媒體平臺首席娛樂官在其微信平臺發表文章《很遺憾,“首席娛樂官”即日起將暫停更新!》。該文稱,由于“首席娛樂官”的運營團隊內部出現重大糾紛,導致公司走入解散程序,即日起“首席娛樂官”微信公眾平臺將暫停更新。
在此文的閱讀原文鏈接中,“首席娛樂官”創始人之一鄒玲詳細說明了團隊內部的重大糾紛,指出合伙人陳妍妍“缺乏基本的契約精神”、“唯個人私利,毫不在乎積累的平臺品牌”、“反復無常,步步緊逼合伙人退出公司”三大“罪狀”。
有記者向陳妍妍本人求證,她表示“我很好”,“首席娛樂官明天見”,言辭中表露出并無停止更新之意。
公司因為分股權糾紛而導致合伙人分道揚鑣的事情屢見不鮮。與從前合伙人在公司強大時因利而爭不同的是,近年來,由于資本的介入,許多初創公司在幼苗時期就因股權紛爭而失去了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如:估值近一億的泡面吧在即將達成A輪融資時創始人團隊分裂;西少爺肉夾饃創始人因股權紛爭對薄公堂,等等。
創業初期不重視股權架構設計往往是導致日后糾紛的重要原因。那么在創業初期的股權架構設計時,因注意些什么呢?投融界小編為您整理了初創公司在設計股權分配應注意的四大點。
1。股權分配要公平
公平分配股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有效激勵各個創始人,提高其參與創業的積極性,把創業項目做好、做大。公平分配股權就要讓創始人貢獻及其市場價值是否與股東獲得的股權相匹配。但公平是一種心理感受,既包括對自己付出和收獲的感受,也包括看到他人付出和收獲后的感受。因此,確保創始人的貢獻及其市場價值與股權相匹配,盡可能讓創始人既滿足于自己的股權比例,又不會憤懣于別人的股權比例。需要注意的是,公平分配股權,不等于平均分配股權。各個創始人的貢獻及其市場價值,很難說是完全一樣的。既然每個人的貢獻不一樣,那么平均地分配股權就是不公平的。很多時候,項目中的平均分配股權,人往往只是人情上的妥協,并不能理性的看待各自的貢獻,這樣的股權結構,必將為項目發展帶來隱患。
2。重視創始人控制安排
創始人要控制公司,最簡單、直接、有效的辦法,是控股。在創業初期,創始團隊往往憑著一腔熱情或者對合伙人的信任一起創業,遇到問題或者分歧也能相互商量,共同進退。但隨著項目的發展,創始團隊往往會出現對市場環境認知、項目發展方向等問題的分歧。在一件不能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就需要控制人起決定作用。當然,團隊中的實際控制人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手段獲取項目的控制權,否則,項目和團隊會有隨時分崩離析的危險。
3。設計股權成熟機制
股權劃分完了,必須要有相應的股權兌現,即約定,否則股權的分配沒有意義。也就是說,股權要按照創始人在公司服務時間,逐步兌現給創始人。很多初創公司,在分配完股權之后,沒有設定股權分配與服務期掛鉤的機制,導致中途離開的創始人還持有公司大量的股權,分享著公司以后發展的收益,這對尚在公司繼續創業的人來說,非常不公平。創業公司最終是靠人做出來的,股權要留給真正做事的人,服務公司了股權才能全部給。離開公司了就不能全部得到預期應該給的股權。一般的做法是按照4年兌現,具體操作方式是,工作滿第一年后兌現25%,然后按照每月兌現2%。這是對創業公司和團隊自身的保護。誰也沒辦法保證,所有的創始人都會陪公司走到最后。事實上,絕大多數情況是一些發起人由于各種原因會選擇離開。
4。要有契約精神
信任是創始團隊的基礎,要把這種信任化為契約精神,很多創始團隊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達成的口頭約定,未能落實到紙面的協議上,成為后來紛爭的導火索。因此,在創業的過程中,要把各種口頭協議、約定變成法律文書,以這些憑證來佐證團隊之間百分之百的信任。
最后,投融界小編提醒各位正在融資路上的初創公司創始人們,并不是拿到了融資你的創業成功了,拿到融資只是創業起飛的開始,投資人投的不僅是項目,也是團隊,更是項目的未來!融資前夕起紛爭,往往是到嘴的鴨子也會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