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從智能制造看長虹的互聯網+】3日,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開幕上,長虹彩電智能制造等46項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集中亮相,為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其中,基于大規模個性化個人化定制的設計、制造、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理念,頗為引人注目。
3日,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開幕上,長虹彩電智能制造等46項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集中亮相,為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其中,基于大規模個性化個人化定制的設計、制造、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理念,頗為引人注目。
智能制造就是工業的互聯網+
“互聯網+目前是一項基本政策,其核心思想自然是給各行各業加上互聯網的基因,這種做法顯然是正確的。和大家印象中的互聯網到處顛覆不同,真正的行業發展,還是要基于行業的骨干力量的積累和發展,否則大都只能是皮毛。互聯網手機的起步是小米,現在卻被華為超越正是如此,真正的競爭是容不得半點投機取巧的?!睒I內分析人士表示。
為了滿足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長虹構建了一套“以人為中心”的多階段混聯離散型生產系統模式,該模式以基于物聯網的信息系統為核心,集生產線布局優化設計、智能裝備開發、生產系統資源重構技術于一體,以IE+IT+AT作為技術推動手段,對傳統的生產組織模式和產線結構進行創新,解決了家電產品多品種、小批量、混線生產的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創新的生產模式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在充分滿足大批量生產的同時,也可滿足多品種小批量混線生產以及個性化定制生產需要。
工業如何以人為本
之前大家經常說,科技以人為本。說的是科技技術應用應該以人的需求為本。種追求創造了豐富的柔性世界,但是在工業剛性的領域內,長虹也提出了以人為本,難度就大很多了,畢竟,工業的對象并不是人,但產品是面向人的,所以如果從生產上就開始以人為本,那么自然可以更本質的打造出更靠譜的產品。
長虹推出了IPP(Integrated Personal Portal)框架協議,以人為中心去完成設備、內容、和人之間的廣泛連接,而并不是基于技術本身,這樣的立足點就避開了很多看似無法繞開的技術難題。比如在連接方面,IPP并不打算去做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協議,相信這也是非常困難的,IPP要做的是一個高于協議的連接框架,使得任何信息終端都可以納入到IPP設備庫中,這樣就可以讓用戶在這個框架下,進行各種設備的自動便捷的切換和聯接。用戶只要在這個框架下進行身份認證和登陸,就可以在一個大平臺上控制自己所有的智能設備了。
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先進的,而現在行業內的做法則是幾家巨頭都試圖去用自己的協議來壟斷市場,導致市場割裂的非常厲害,產品的用戶接受程度也就比較差,畢竟大家都是在各自為戰。長虹的思路超越了協議競爭本身,去從人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一個復雜的問題反而簡單化了。
個性化需求是智能制造的驅動力
個性化需求是智能制造的驅動力,如何收集這些個性化需求就顯得非常重要?!伴L虹的個性化定制建立在云端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遍L虹工程技術中心總經理潘曉勇告訴記者,通過分析不同消費群體的使用習慣與喜好,開放定制參數,消費者可以通過定制參數的不同組合,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
需求多元化,對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提出挑戰。長虹以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為基礎,通過USO(營銷業務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MES(制造執行系統)等信息化管理系統與客戶進行交互,有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強力支持,長虹具備了快速響應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能力。
潘曉勇指出,長虹未來將實現定制、設計、生產協同化新型生產模式,轉向“服務型制造”,帶來企業商業模式的改變。
從流程管理、供應鏈管理,到裝備自動化、生產信息化,長虹持續使制造過程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高效協調,打造出一個具備自由切換大規模流水生產和個性化定制生產能力的智能制造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