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房企集中發布三季度業績報告的時間段,目前包括萬科、綠地、招商、華潤等龍頭企業,首開、華僑城、泰禾、北辰實業等排名靠前的大型企業以及眾多的中等規模企業都已發布業績,在房企規模和企業特點上都具有顯著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行業的整體現狀。
又到了房企集中發布三季度業績報告的時間段,目前包括萬科、綠地、招商、華潤等龍頭企業,首開、華僑城、泰禾、北辰實業等排名靠前的大型企業以及眾多的中等規模企業都已發布業績,在房企規模和企業特點上都具有顯著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行業的整體現狀。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提供給中國建設報記者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58家上市房企公布三季報,盡管營業收入在三季度累計達到3778.3億元,但合計凈利潤卻只有282.1億元,平均凈利潤率只有7.5%。在一位房地產市場研究機構資深專家的印象中,這是房地產企業平均利潤率歷史上首次跌至這么低的水平。
就此,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房地產企業凈利潤普遍下滑已經是白銀時代不可回避的現實。總體而言,區域市場及房企業績分化進一步加劇。以華潤、萬科為代表的龍頭房企業績同比均保持穩定增長。“大多數房企三季度業績表現好壞與其戰略布局是否合理息息相關,布局重心在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的房企銷售業績普遍表現較好,尤其是位于長三角的項目,上海(樓盤) 、杭州(樓盤) 、南京(樓盤) 近期更是頻頻出現‘開盤即售罄’現象。”
房企業績分化程度持續加深
“房地產行業目前已經進入中低利潤行業范疇。在上述58家房企中,21家企業利潤率高于10%,37家利潤率低于10%。從凈利潤看,有31家凈利潤下調,而從三季度看只有19家凈利潤上漲。”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實際上,近兩年來,房地產行業利潤率一直在持續走低。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絕大部分房企的平均凈利潤率已持續跌至9.1%左右,而這一數據在2014年為10%,在2013年曾高達11.97%。
盡管如此,“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市場格局仍在延續。從三季度房企的業績表現可以看出,房企分化現象在進一步加深,部分中小房企業績表現更加不理想,綠景控股 、榮豐控股 、廣宇集團 、南國置業 、中茵股份 、渝開發 、萬通地產 、榮安地產等房企多數出現業績及凈利潤下滑、有的甚至嚴重虧損局面。
與此相反,以萬科、恒大、華潤等為代表的第一梯隊房企在業績上依舊保持著領先優勢。其中,華潤置地及其附屬公司前三季度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635億元,合同銷售建筑面積約521.57萬平方米,若按照其業績會上公布的全年780億元銷售目標,目前已完成81.41%。
與此同時,近日某機構發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房企銷售TOP100排行榜》顯示,到三季度末,萬科、綠地、恒大、保利、中海這幾家房企目前銷售金額均已超千億元。
重點城市及改善型產品貢獻率大
綜合起來看,布局重心在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的房企三季度銷售業績普遍較好。諸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雖然品牌房企云集、競爭激烈、地價較高,但市場總體需求量大、單價高,區域銷售額對企業業績的貢獻度普遍較大。
以近年來持續加大對一線城市及重點二線城市市場布局的泰禾集團為例,據統計,該公司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3.78億元,同比增長83.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8億元,同比增長32.50%。
另外,二線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如杭州、青島(樓盤) 、天津(樓盤) 、南京等,也都給相關房企帶來了不錯的銷售額。而三、四線城市,盡管地價成本低,但需求量和房價難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對相關房企三季度業績的貢獻率也不大。
除此之外,近期以來以改善型產品為市場主打的房企三季度業績增長明顯,相關產品也受到市場青睞。像綠城中國、首開股份等,銷售業績都出現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綠城,已連續兩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單季度銷售額已經突破195.5億元。
“接下來的四季度,對于華潤、恒大、萬科這些全年業績目標已經完成了80%的房企而言,相對輕松。而對于一些中小房企而言,則有可能為了完成全年預期指標而加大促銷力度。”上海中原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龔敏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