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實現凈利潤1.03萬億元,同比增速2.1%,完全符合我們3季報前瞻中的預測。 其中凈利息收入同比增7.6%,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6%,撥備前利潤12%。
業績綜述:2015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實現凈利潤1.03萬億元,同比增速2.1%,完全符合我們3季報前瞻中的預測。 其中凈利息收入同比增7.6%,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6%,撥備前利潤12%。
平安觀點:
收入及成本因子均符合預期,營收回暖、撥備對沖
從凈利潤增速驅動各要素分解來看,上半年顯示整體上市銀行規模增速貢獻凈利潤增長 9 個百分點, 利差貢獻為-4%。 這體現了今年前三季度 5 次降息和利率市場化因素的負面影響,但貨幣市場的低利率以及觸底反彈的生息資產增速對沖了部分存貸利差的下行。中間業務收入和成本收入比的下降分別正面貢獻4/2.3 個百分點, 較中報均有所擴大。顯示手續費環比回暖,同時銀行成本壓縮仍在延續。 計提的撥備損失增加負面貢獻多達 11 個百分點。 整體而言,規模擴張及手續費的回暖使得銀行收入端增速環比中期小幅回暖,基本抵消了息差的繼續下行。在資產質量壓力居高不下的情形下,撥備計提仍將維持較高水平。
行業息差緩步下移, 生息資產規模環比回升
我們按期初期末余額估算的行業前三季度凈息差為 2.46%, 環比上半年下降了4BP, 主要受大行(-5BP QoQ)及城商行(-2BP QoQ)影響, 資金業務占比較高的股份制息差表現與 2 季度基本持平表現較好。 行業整體息差在前三季度重定價的影響下走低符合預期,但下行幅度仍受到了貨幣宺松政策對沖。 展望 4季度,我們認為后續降息的影響仍會逐漸作用到銀行存貸利差之上,但降準及流動性宺松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將對此有所對沖。同時,我們也發現此次降息之后,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上限已完全打開。利率市場化接近尾聲,銀行息差雖仍會受到緩慢下行的壓力,但邊際影響應該有所減弱。按照目前的息差下行速度我們預測,上市銀行全年上市銀行凈息差將維持在 2.42%的水平,較 2014 年下降 17 個 BP。由于按揭重定價的一次性影響, 2016 年銀行息差下行幅度可能仍有 8-10 個 BP.
2 季度以來銀行業整體資產規模環比增長出現了明顯的拐點向上趨勢。其中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同比增長速度提升特別明顯, 9 月末同比增速較 6 月分別提升了 4.5 和 3.5 個百分點。大行雖也有小幅回升(0.9 個百分點),但整體幅度明顯弱于中小銀行。 資產配置上證券投資類產品占比提升,負債端同業及金融債等主動負債的占比快速提升。
手續費收入增速大行回暖轉正, 不良生成率出現環比小幅回落
16 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長 15.5%(vs 中報 14%),大行手續費增速出現了明顯好轉(+5.7%YoY) ,主要是監管對交易性收費價格調整的負面影響正逐步退去,而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同比增幅仍達到了 37 和 50%,但較 2 季度有所回落。 由于 3 季度債券市場延續牛市,部分銀行在投資收益端或能獲得較高的交易性買賣價差,但這取決于銀行選擇的具體變現時點,且因行而異。
2015年前三季度上市銀行不良率環比增加了7個BP到1.52%,仍處在明顯上升的通道之中。若加回核銷及處置不良,我們估算前三季度不良凈生成率年化達到120BP,比14年同期增長40BP,但環比2季度出現了20個BP的下降。相比不良生成率出現下降,我們計算3季度銀行的撥備力度并沒有減弱,年化信貸成本環比持平、同比增加了36個BP。因此3季度銀行撥備覆蓋率環比降幅有所改善(-7pct QoQ) 。我們認為個別銀行已有資產質量企穩的跡象,如暴露不良較早的城商行及部分股份制銀行,但單季不良生成率的小幅下降可能有季節性因素及信貸環境回暖的短暫因素。是否出現拐點趨勢還有待4季度數據觀察。
投資建議:
3季報基本符合預期。 政府穩增長政策繼續發力,信貸投放存在持續超預期可能,為銀行的資產質量及估值提供了支撐。目前銀行股對應2015年PB1.0x,考慮到由于銀行股前期作為維穩之主力并未有明顯下跌,反彈仍將缺乏彈性。個股方面,我們認為貨幣政策持續宺松將使以債券業務占比較高、業績增長一枝獨秀的南京銀行更為受益;另外建議選擇板塊中盈利穩定、資產質量壓力相對較小、估值有安全邊際的標的如北京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
行業目前主要風險: 資產資產質量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