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公布了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其中,廣東以10765億元排在首位。與此同時,北京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831億元,江蘇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147億元,分別居于二三位。另外上海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607億元,位列第九。
央行昨日公布了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其中,廣東以10765億元排在首位。與此同時,北京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831億元,江蘇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147億元,分別居于二三位。另外上海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607億元,位列第九。
6月以來社會融資規模出現明顯提升。根據市場機構測算,如果算上地方政府債,9月廣義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多增7000億元以上。根據央行網站此前發布的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4萬億元,雖然比去年同期少5786億元,但仍高于市場普遍預期。
一國有大行金融研究部主管劉先生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季度以來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回升,說明企業資金需求已經出現回暖跡象。而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可能是新增貸款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其中基建投資應該占據絕大部分,大型企業受益較多。
此外,自10月1日起,商業銀行的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這一紅線失效之前,存貸比已經進入持續上升通道,顯示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逐步回暖,貨幣政策初步起效。而在存貸比考核取消后,存貸比上升的空間更為廣闊。
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的提升,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這也為下一階段經濟繼續企穩回升提供了基礎。
劉先生表示,隨著前期一系列改革、調控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支持下,四季度融資需求將繼續升溫,實體經濟也有望出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