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旅游+金融”盈利任重道遠 金融產品存風險】就在途牛加大布局金融領域的同時,業內分析指出,旅游業利潤單薄現狀難變,而金融的盈利點很高,不排除途牛借助布局金融業務加強營利率。然而,由于金融領域專業性非常高,風控難以做好,同時短期內金融業務也難以實現盈利。
在途牛九周年之際,創始人兼CEO于敦德宣布了未來途牛將要走“旅游+金融”的布局。就在越來越多的OTA(在線旅游)紛紛一股腦扎向“旅游+金融”時,金融風險也隨之而來。目前,途牛推出了諸多金融產品,并獲得了三塊金融服務牌照。就在途牛加大布局金融領域的同時,業內分析指出,旅游業利潤單薄現狀難變,而金融的盈利點很高,不排除途牛借助布局金融業務加強營利率。然而,由于金融領域專業性非常高,風控難以做好,同時短期內金融業務也難以實現盈利。
途牛大打金融牌
途牛從去年開始一路補充自己的金融產品,并標榜要做“一站式”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目前,途牛已經推出“途牛金服”,在該平臺上,用戶可購買途牛寶、出境保等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瀏覽“途牛金服”發現,途牛金融目前提供的產品包括理財、消費金融、出境金融、保險、企業金融五大方面。其中理財產品包括途牛寶、基金理財、定期理財、預約理財四大系列,消費金融則包括第三方分期及今年8月剛推出的首付出發,而針對出境金融服務市場, 途牛則推出了出境保、購物退稅等產品。途牛負責人更是宣布今后將加強布局“旅游+金融”業務。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途牛在今年先后獲得保理經紀、保險銷售及基金銷售三塊金融服務牌照。
對于運營資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表示,獲得相應的資質和牌照之后,相關企業將嚴格按照法律規范,不能違規操作,同時更要做好對投資者的信息保護。“做旅游可能好一點,但是國家對金融的監管比對旅游的監管要嚴很多。”實際上,此前途牛的“牛業貸”就被媒體詬病,指出途牛針對供應端設立“牛業貸”,是利用賬期把供應商貸款反過來貸給供應商,途牛借此不僅能獲得一定利潤,同時也可捆綁供應商。
OTA借金融尋盈利點
“旅游+金融”成為旅游業內的一大樂事,此時途牛也已經公開表示未來將把“旅游+金融”作為下一個八年的計劃。然而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途牛做金融主要是為了解決戰略單薄的問題。
于敦德在途牛九周年發布會上表示,途牛下一個八年計劃要從純旅游轉型到“旅游+金融”。對于途牛的轉型,勁旅網總裁魏長仁表示,只做旅游業務比較單薄,同時旅游的毛利率很低,成本又難以下調,因此金融成為旅游業完善戰略布局、多元化發展的可行方式之一。對于此種說法,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互聯網金融是趨勢,未來互聯網金融有可能會滲透到任何產業中去。
據了解,旅游業利潤單薄是公認的事實,近幾年在價格戰的壓力下更是家家虧損,有媒體此前報道指出,互聯網金融的盈利點非常高,在OTA頻頻虧錢的情況下,尋找新的盈利點成為OTA的方向。魏長仁指出,旅游企業做金融是業內趨勢,OTA在此積極參與是有必要的。易觀智庫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旅游金融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5》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互聯網旅游金融市場的交易規模為19.7億元人民幣,滲透率為5.9%,預計到2017年整體滲透率將超過30%。有業內人士表示,甚至不排除一些企業將盈利點放在互聯網金融上。
在金融事業成為目標之后,旅游企業涉水金融的可行性也讓途牛借機搭上了金融快車。于敦德在九周年發布會上表示,“旅游+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創新是OTA未來的方向。他指出,相對于房子車子,旅游相對高頻,相對于餐飲,旅游客單價較高,而且旅游的互聯網程度相對較高,因此旅游最適合與金融結合。然而,有業內人士直接指出,旅游企業做互聯網金融業務,實際上就是利用旅游企業大量的資金流打一個“時間差”。此外,魏長仁還表示,“做金融的話肯定是戰略選擇,短期的話做金融并不會賺多少錢”。
金融產品依然面臨風險
在旅游企業的需求下以及金融與旅游業結合的合理性,促使旅游企業涉足金融成為趨勢,但是金融產品本身專業性很強,旅游企業能夠做好金融產品尚不可知。同時,規避風險以及如何滿足金融產品的專業性,都將成為困擾涉足金融的旅游企業未來需面臨的問題。
對于旅游行業涉足金融事業所面臨的隱患,黃震認為,金融產品確實會存在隱患,如果是自己開發的金融產品,則涉及到資金池的運作是否規范、是否符合有關監管的要求,此外涉及到金融產品,旅游企業要有充分的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否則容易涉嫌違規操作。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到,目前政策、互聯網金融的限制較多,旅游企業之所以涉及互聯網金融領域,除了追尋新利潤點,在法律法規上可以打一個“擦邊球”。
面對金融產品所帶來的風險,途牛表示目前已經成立了信貸事業部,共有200多位有銀行、金融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小貸公司等北京的成員,通過打造專業的風控團隊做好風險控制。
對此,易觀國際分析師來妍建議,途牛等涉足金融的旅游公司應該選擇金融領域合作伙伴,得到更為專業的指導和支持,而在選擇金融產品種類時,應選擇成本較低、風險較小、周期相對較短的產品,同時,要利用大數據平臺及征信系統對用戶進行評估,針對不同群體的用戶推出相應的金融產品。
但即便如此,一些風險還是難以避免。某金融業內人士分析到,通常之下金融產品具備很強的專業性,并不僅有風險控制團隊就可以避免。很多傳統的基金、理財產品本身就具備風險,此外,旅游企業即便是把資金交由第三方負責,也存在不確定因素。因為企業并不能完全掌控第三方。
“旅游+金融”盈利任重道遠
金融作為旅游企業潛在的盈利點,已經在旅游業內成為趨勢,但未來是否真的能夠為企業創造利潤尚不可知。有業內人士建議,金融產品種類繁多、專業性較強,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切忌打擦邊球。
實際上,互聯網金融目前也處于發展中,在此過程中也會面臨諸多淘汰。魏長仁表示,金融是很專業的事情,途牛剛開始也是從銷售做起,就是幫助基金賣產品,之后再逐漸往深了去做,從趨勢上講是不錯的方向,不過也會有淘汰的過程,未來具體如何要看途牛各方面的運營能力。他指出,目前旅游企業做金融任重道遠,最終是否能夠解決盈利的問題也難以預計。